地球海拔最高村落因铁路通车面临发展路径之争
“推村”的迷惘与期待
这个海拔最高村落的普通人家连窗户都装不起,正面临着尚德公司架在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
“推村”是目前地球海拔最高的自然村落,它背靠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山麓,
面向婆母拥措湖,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藏区小村落,也是西藏自治区最贫困的村落。
6月2日上午,《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赶到位于海拔5107米的藏南浪卡子藏族自治县“推村”时,全村的村民正在忙着搬石头、拌泥浆、锯木头,一群藏族妇女还唱着歌,一次次从山下几百米外的湖里背水上来。
从推村到浪卡子县,不过两个小时,再从浪卡子县到拉萨,不过3个多小时。
干丹扎巴是推村的一位村民。他告诉记者,青藏铁路要开通听说过,但不知道铁路开通之后,他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也不知道如何应对。
干丹扎巴的生计
满身尘土的干丹扎巴,从家门前的石头缝里拽出一个破蛇皮袋,又熟练地从里面摸出一把钥匙,打开房门,用藏语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和临时充当翻译的西藏女子登山队队员普布卓嘎说:“进来坐吧。”
房间里根本找不到凳子。干丹扎巴指的可以坐的位置,是里间的一张床。由于光线太暗,记者决定站在外屋采访。
干丹扎巴家的房子是用石头盖的,没有经过任何粉刷,脚下是凹凸不平的土面,窗子上也没有玻璃。房子不大,但分隔成6间,基本上都堆放着建筑材料。
“推村的生产方式落后,多年来一直以牧业为主,生活难以保证。相比之下,其他的村由于开展多种经营,村民做生意,搞劳务输出,收入比较高。”推村所属的打隆镇党委书记布央告诉记者。
每年的自然灾害,都会让村民损失惨重。“2004年的水灾,牲畜死亡300多头,大片的草场被淹、沙化。”布央称,2005年的雪灾是推村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雪下了35公分,牲畜死亡470多头,平均每户经济损失超过1000元。
干丹扎巴家有90多只羊,每年产羊35只左右。去年的雪灾,大羊死了30多只,小羊全部冻死。“去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干丹扎巴告诉记者,去年只卖了7只羊,换了一些青稞、粘巴,连青稞的加工费也是用羊肉和酥油抵的。
站在一户村民的院子中,满脸黝黑的布央叹了一口气说:“推村小学文化程度的占50%左右,初中文化的只有4人,大部分人是文盲或半文盲。”
不过,整个浪卡子县教育状况也并不理想。近年来,当地政府对教育投入的比例也相当高。据统计,2002年、2003年、2004年,浪卡子县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分别占当年财政收入的21.95%、20.87%、21.10%。但由于总体投入盘子小,资金缺口大,加上教学硬件和师资力量的薄弱,教育状况很难得以改善。
发展路径之争
在推村采访之时,来自无锡尚德电力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给各家各户安装太阳能供电设备。望着架在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连窗户玻璃都装不起的干丹扎巴显得很无奈。
“青藏铁路的开通,既会给我们的跨越式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也会给我们的经济平稳运行带来许多从未遇到的课题。”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杨松认为,青藏铁路一方面对于降低进藏物资成本,支持经济社会建设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随着市场联系程度的提高,区内外人员流动加剧,区内企业将面临区外同类商品的巨大竞争压力。
“在我区企业发展还很稚嫩的情况下,企业抵抗风险、参与竞争的能力还很弱,在当前市场开放度较高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杨松说,全部推给市场肯定不行,人为设置市场壁垒也不行。
站在推村村口,碧蓝的婆母拥措湖就在脚下,远处则是绵延不绝的雪山。
有消息说,青藏铁路开通后,推村也会因为其海拔最高的村落和美丽的婆母拥措湖而成为西藏的一个旅游景点。记者采访这天,西藏山南地区行署副专员嘎玛洛桑正好在这里视察工作。
“这种可能性不大。”嘎玛洛桑称,行署眼下最重要的工作是改善农牧民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尽管推村与拉萨行程不过几个小时,但海拔相差近1500米。作为游客,没有几天的适应期,显然不可能在一两天内,由海拔3700米的拉萨上到海拔5107米的推村。这意味着靠特色游吸引游客,实现创收的路子行不通。
“支撑西藏发展的投资,80%以上来自中央,财政支出90%以上是中央转移支付。”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说。
“投资拉动仍然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这种状况在短时期内不会改变。”不过,杨松承认靠投资拉动的形势不容乐观。原因在于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外投资商的吸引力不强,而区内原始资本积累少,投资体制改革滞后,促进区内投资增长也有一定的困难。国家实行“双稳健政策”,总投资规模减少100亿元,对西藏争取国家投资有一定影响。
“未来西藏的投资需求越来越大,争取国家投资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杨松说。
在逐渐融入全国大市场的背景下,推村如何发展?仍是摆在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另外,青藏铁路开通后,最有可能带动的是矿产和旅游两大产业。矿产资源大开发,如果事先不加以规划,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不做好,对生态恢复缺乏有效措施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西藏旅游除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外,还有内地见不到的雪山、冰川、高原草地、盐湖等自然景观,如果当地对旅游业的发展没有一个通盘考虑,这些自然景观一旦被破坏,可能永远都恢复不了。
生态保护的几种可行性措施
《第一财经日报》:我在采访自治区政府领导时注意到,他们其实也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他们很想知道到底该怎么去做?
孙鸿烈:比如西藏的旅游,首先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在制订规划的过程中,应该有环境和生态研究方面的专家,明确对各个领域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
如果能对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对不同的情景进行预测,影响会达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如果能说清楚,就非常不容易了。
《第一财经日报》: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目前可为的范围内,我们能采取的对策有哪些?
孙鸿烈:目前确实很难作出判断。因为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青藏高原冰川融化的速度明显加剧,这种情况都是在最近10年内发生的。有限的措施包括水资源的节约和从藏东地区的雅鲁藏布江下游等调水。
我们一直在呼吁西藏加强人工草地的建设。目前西藏牧民还是天然放牧,这是一个很不稳定的产业。从平衡冬春草场、夏秋草场和应对全球变暖趋势的角度来看,需要加强人工草地的建设,而人工草场需要靠近水源供给充足的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