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堂属违规办学”
全日制私塾究竟能走多远?昨天,早报报道已悄然在上海开办近一年的“孟母堂”之后,以私塾教育彻底替代小学教育的实验性教学方式引发社会各方强烈争论。一方面,不少家长致电早报主动询问如何报名;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昨天对“孟母堂”亮出红灯。闵行区教育局普教科科长陈健表示:“如果查实是违规办学将按规定处理。”
“我想把6岁的小孙子送过去。”昨天,市民李老先生致电早报,询问“孟母堂”的报名方式。他说,全家在看到报道后都认为可以尝试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除了李先生之外,其他家长也跃跃欲试。他们表示,如果“孟母堂”办学稳定、符合国家规定,他们也会考虑为子女做出选择。
然而,在了解了“孟母堂”的实际办学情况后,教育主管部门昨天明确给予了全面否定的态度。“我很吃惊。”闵行区教育局普教科科长陈健这样表述她得知“孟母堂”情况后的第一感觉。她表示,依据有关法规,“孟母堂”不具备向适龄学生开展义务教育的资质。“如果查实,一定要按规定处理。”
“它不是学校,也不可能成为学校。”陈健说,如果“孟母堂”确定在闵行区开办的话,那么就需要向闵行区教育局的成职教科和民政局有关部门申请社会力量办学资格,两部门在审核通过后颁发资格。但该资格只意味着“孟母堂”能开展非学科教育,即音乐和美术等,而不能教授语数外等文化课,更不能取代义务教育中小学的职能,否则就是违规办学。
对于能不能直接成为民办学校进行招生,陈健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的民办中小学必须要在资金、校舍硬件、师资软件和学生人数等各个方面达到政府的规定要求,“以孟母堂现在的情况来看,差距太大了。”此外,陈健也否定了“孟母堂”挂靠在某所学校名下的可行性,因为这在许可证、财务税务登记等方面都不合规范。
同时,对于之前“孟母堂”有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家长会自己想办法为子女在一般小学变相保留学籍(即先完成报名,此后不上课但参与小学考试)的方式,陈健也提出了明确质疑。她说,上海目前对中小学生学籍的管理非常严格,学校绝对不准在学籍上做手脚,而且自今年7月起,上海新的学生社保卡(学籍卡和社会保障卡合一)开始发放,技术上更加严密。
“孟母堂的开办有违于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方针。”陈健最后强调。
孟母堂承认还不具备办学资格
早报记者俞立严可是,在获悉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态度后,上海“孟母堂”的负责人吕丽委还是坚持其办学思路。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她甚至在许多问题上给予了针锋相对的回应。
“我们现在的确不是学校。”吕丽委首先承认,“孟母堂”还不具备小学的办学资格,她多次强调“孟母堂”现在依然是一些志同道合的家长自己选择的教育子女的一种方式。
对于成为民办学校进行招生,吕丽委称这是“孟母堂”的理想和目标,他们正在努力争取。吕丽委说,“孟母堂”一旦成为民办学校,肯定会坚持现在的私塾式教育,而对于教育部门有关办学硬件软件等方面的标准,吕丽委则认为这些都不是问题。
吕丽委还认为,“孟母堂”并没有违背国家的义务教育方针,因为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完全达到了义务教育的要求。当然,由于初创,“孟母堂”的确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她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更多的发展空间。
但是,不可回避的是学生学籍等现实问题,这关系到“孟母堂”的学生以后的出路。对此,吕丽委的说法有很多,她说“孟母堂”部分学生的家长户口并不在上海,家长们最终如何解决,“孟母堂”不会干涉。而另一方面,“孟母堂”还是希望能通过今后成功转型为民办学校来彻底解决学生的学籍问题。
“我们也是在为国家培养人才。”最后,吕丽委希望有关方面能够理解“孟母堂”的办学初衷。
链接
行事低调的孟母堂
孟母堂式的私塾化教学形式产生于1998年左右的厦门,虽然是民间的教育形式,但基本上不像许多民办学校一样做大面积的媒体广告和宣传,行事一直比较低调。上海的“孟母堂”只是通过一家传播儒家经典的绍南文化公司在其网站上透露了一些情况,同时通过亲朋好友发展学生。
“刚开始只是想教自己的孩子。”上海“孟母堂”的创始人吕丽委称,丈夫家在上海,2005年她从厦门来到上海时,只是想教育好自己和好友的孩子才想到开“孟母堂”,2005年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两三个孩子,之后才通过家长私底下的介绍陆陆续续地增加。
因为家长都是亲朋好友,所以吕丽委透露,“孟母堂”一年来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费用上都是家长们彼此平摊,而老师的工资则是家长们按照目前上海一般学校老师的行情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