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媒体惊曝“倒闭电厂抄表工年薪10万”之后,再度从国务院国资委传出惊人消息:在国资委监管的169家央企中,央企“十二强”员工的平均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4倍,是中部地区平均工资水平的10倍。其中,夺得人工成本头把交椅的中国移动,11.2万人花掉了136.7亿元的人工成本,人均成本达12.36万元。而此前媒体还披露过河南烟草公司普通员工最高每月拿14000元工资的高薪记录。
如果这些企业是靠非凡的市场竞争力盈利、发高薪,即便每个员工都能日进万金,我等也毫无异议。因为人家是自己投资,自负盈亏,天道酬勤,拿的是绩效薪金,花的是自己血汗,别人自然无可非议。但央企“十二强”的性质就不一样了,它们是全民的、是国有的、是公共的,他们凭什么抱着全民的“母鸡”为自己“下蛋”呢?
央企“十二强”之所以“效益好”,并不是因为企业职工工作多么努力,工作能力、技术水准有多高,而主要是因为其自身的垄断地位。在这些垄断行业里,博士和普通高中生干的活一样,拿得工资也一样,譬如烟草行业。他们从来不惧怕公众的质疑和诟病,也从不担心“贫富差距”的扩大和贫困家庭的感受,当国企利润增长的时候,他们的人工人均成本也飞速上涨,甚至成倍上涨。譬如中石油集团——销售收入同比只增长19.9%,而人工成本同比却增长了22.2%;中石油股份人工成本在5年内翻了一倍。在经营成本降低或正常的时候他们鸦雀无声,而一旦经营成本稍有提升,或者因经营不善出现亏损现象,他们不从自身找原因,也不从人员结构上找原因,而是马上凭借垄断优势地位强硬地把成本转嫁到公众身上,继而维护自己的高工资、高福利,譬如电力、煤炭、石油,最典型的是那个“倒闭电厂抄表工年薪10万”的事迹,更是垄断行业高薪状况的一个标本。
收入分配不公,必然加大贫富差距。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在分析“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是腐败,二是垄断。一方面是国有垄断企业高投入低增长或亏损,一方面是行业冗员繁多、职工收入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工资。之所以出现这组矛盾,就在于他们是国有垄断企业,他们的薪酬不受经济利益、劳动强度、劳动复杂程度及企业盈亏的约束。他们盈利了,大部分利润被留在行业内部,成了职工的暴利,而非全民所有;他们亏损了,由国家和全民来承担损失,成了全民的亏损,而不会对垄断企业伤筋动骨。
“垄断”积怨难平,终于加速了《反垄断法》的立法进程。上个月底,《反垄断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税务总局也将在年内出台个税申报办法,严格监控垄断行业的高收入者。在这个时候,该不该加强对垄断行业支出行为的全程监督?该不该对亏损的垄断行业引入问责机制?该不该为垄断企业设定一个相对合理、能被公众普遍接受的薪酬标准?该不该把垄断行业工资与劳动强度结合起来?更为关键的是,《反垄断法》(草案)和《个税申报办法》敢不敢针对央企“十二强”,研究出打破垄断行业高工资的办法,敢不敢拿央企“十二强”祭刀,应该是当前老百姓最期待的问题之一。(刘克军)
相关新闻:
央企"十二强"收入调查:人工成本最高达每人12万
这是一场豪门的盛宴。
“一个只有20个人的电力企业,缴纳的企业年金你猜是多少?400万啊!”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一位审计师向记者讲述他2003年审计北京一家央企子公司的见闻时,伸出四个手指,眼神、语气透着极大的惊讶。
“我跟他们员工说,你们光靠这个企业年金就够吃的了。”该审计师描述说,“那个员工私下告诉我,他们普通职工没那么多,越往上拿得越多……”
如果,这位连续多年参加央企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士,能看到2005年度中央企业财务统计年报,他或许会更加大吃一惊。
这份新近出笼、由国务院国资委统计评价局编制的统计年报,统计了国资委监管的169家央企全年的经营数据——在此敏感时刻,它注定掀起新的波澜。
垄断行业高工资调查烟草公司小职员的高收入
钞票,在张辛的手指间快速地翻动。1998年,23岁的张辛(化名)上班后第一次来到财务室。当看到其他人领完工资站在蘸水盒边数钱的样子时,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她有足够的理由乐观———她所在的行业有三亿忠实的刚性消费者,而这个群体还在日益扩大。
在西安乃至全国,烟草企业是最令人羡慕的工作单位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