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透露了一个数字:全国1.23亿网民中约有2800万人经常使用博客,占网民总数的比例为23.7%。这其中包括博客写作、博客浏览、博客功能的使用,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1500万网民经常使用博客,占网民总数的14.2%。
2005年被称为“中国博客元年”,几年来一直不温不火的博客陡然升温,而随着下半年新浪、搜狐等大型网站正式进军博客,一场“博客大生产运动”顿时星火燎原。今年以来,与博客亲密接触的人仅仅半年就增长了1300万,博客以极快的速度在网络世界发展壮大。
博客的原始含义是“网络日志”,进入中国后一开始就被当作“网络日记”来理解,记录私密心情和事略被视为最基本的功能。MSN和QQ的流行练就了网民的敲字速度,而渴望交流又是现代人普遍的需求,博客就这么应运而生了。对于博客写手来说,你的地盘你做主,用文字记录观点和情绪,用相机记录精彩瞬间,用音乐缭绕私家园林,码字的辛苦渐渐成了一种瘾头,单调的生活在博客上变得机巧有趣起来,再呼朋唤友地相互品评,封闭的心灵变得豁达敞亮起来。对于博客浏览者来说,别人的地盘你平趟,到偶像那儿去分享他们的忧伤和快乐,去行业精英那儿学习独到的观点和见闻,去老友那儿体察他平常不曾表露的心声,去不认识的博友那儿发现崭新的世界。用语文老师的话说:博客提升了全民的作文水平。用一个激情写手的话说:博客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宏观而言,博客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明星博客已成为虚拟的新闻发布会,很多星星通过博客免费散布自己的行踪和心绪,或者挑动暴烈的炒作事件。除了真真假假的娱乐新闻,有些产业经济和文化议题也是博客挑的头:本无悬念的凯雷收购徐工案因“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的博客言论引起轩然大波,新锐写手枪挑传统文坛的“韩白骂战”的主战场也在博客,等等。可以说,博客已成为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重要站点,博客和传统媒体的互动日益紧密。
于是,有人憧憬说:“当每一个博客都可能是新闻记者,新闻的理念就被彻底改变了,新闻记者面临失业危险。新闻再也不受把关人控制的传播,新闻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时代。”这样的前景在短期内是不会实现的。明星和精英博客能起到一定传播作用,是因为他们的名人身份决定了他们必须对信息的真实性有所保证。明星发布虚假新闻被拆穿,专家发布错误观点被驳倒,一般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但总的来说,他们发布的信息非常单一,又不具备新闻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所以不能像传统媒体那样提供覆盖全面、制作精良的新闻产品。而草根博客虽不会有覆盖面的问题,“全民皆博”会造就无所不包的资讯海洋,但因为网络发帖的自由度很大,其公信力非常有限,人们固然对传统媒体几经过滤的消息不太满意,但信马由缰的海量信息也让人消受不起。还有,草根博客的分散性决定了其传播效率的低下,就算你一天到晚地网上冲浪,又能找到几条真正需要的信息?所以,一盘散沙的草根博客根本抗不过训练有素的传统媒体。
在一眼看得到的未来,博客仍然二水分流,草根博客归根结底是自我欣赏或小圈子娱乐,而大流量博客则是众星捧月:明星们啸聚粉丝,专家们兜售见识。博客虽与传统媒体有部分的功能交叉,但博客不像新闻网站一样,会成为传统媒体的竞争者甚至掘墓人,它只是传统媒体的寄生者和互动者。(李星文)
相关报道:
第18次互联网统计报告:2800万网民常写博客
备受关注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昨天火热出炉。截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亿人,互联网的渗透率为9.4%,与GDP增长率相近的印度相比,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高了一倍还多。其中宽带网民达7700万人,占所有网民的2/3。
昨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信息服务部主任王恩海表示,欧盟国家和美国的互联网渗透率很高,分别达到了49.8%和68.6%。中国互联网渗透率为9.4%,低于发达国家,但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比如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