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甘肃榆中县猪嘴岭村村民火成席一有闲暇时间,就来到村里新建的“农家书屋”里。这间80多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已是村民们休息、聊天、看书、学习农业知识的小天地。
在中国各地,政府正在实施一项面向农民的公益性文化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期望在未来5年内,通过在一些居住相对集中、人口密集的村庄建设20万家“农家书屋”,以破解农民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
当前,中国农民想看书并不容易,买书看,书价过高,超出了很多中国农民的消费水平;借书看,身边缺少图书馆。由于农民购买力有限,“三农”类出版物数量也偏少。据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介绍,2005年中国出版的“三农”类图书仅有3800多种,相比每年20多万种的图书出版总量来看,只是微不足道的零头。
为破解农民看书难,从今年起,中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工程中期目标是在5年内,逐步建立起为农民“出书、供书、读书、用书”的长效机制,使出版发行网络延伸进村。
工程建设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书屋”按照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运行,建设标准各地自己定,原则上,每家“农家书屋”可供借阅的图书不少于1000册,期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
甘肃是较早启动这项工程的试点省份之一,现在该省已建立了近300家“农家书屋”。猪嘴岭村农民火成席告诉记者,这里的农民主要种蔬菜和花卉,需要学习很多技术,过去没有“书屋”,只能从电视上学,很不方便。今年初村里“书屋”开放后,中午、傍晚的休息时间都可以来看书、看录像,学习相关的农业知识。
猪嘴岭“农家书屋”初期配有5000余册书籍,300余盘光碟,其中既有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类出版物,也有文化教育、法律、少儿类出版物,还有农村医疗卫生类的出版物。“书屋”的管理员就是村里的文书,他是村民们共同推荐出来的。
“‘书屋’现在还只是向农民借阅图书,以后农民也可以来这里买书。”榆中县冯家湾村村民金红芳说。高中毕业的金红芳将自家的一间大房子开辟出来作为“农家书屋”,自己也被村民推荐为管理员。她说:“‘农家书屋’非常受农民欢迎,尤其是青年农民,村里已经有300多人来借阅过图书。‘书屋’也是孩子暑假里的好去处,很多孩子一有空就来看书。”(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