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随雨水流走
刚到垃圾场的围墙,就见到一股黄色的水流从围墙穿过,向着下游的山体流去,不远处便是永定河河西水源地。即使有雨水的冲刷,一股恶臭依然扑鼻而来。
沿着这股黄水流逆流而上,恶臭的味道越来越浓重,水的颜色也慢慢由黄色变为褐色。走了近10分钟后,在距离垃圾场填埋坑下方不过100米的地方,记者发现了一条直径约为1米的圆形排水口,水流正是从这里流出。
记者发现,靠近大坝的一侧,垃圾填埋坑高出雨水坑道近两米,虽然为了防止垃圾渗滤液流出,高出的部分用黄土垒起简单的堤坝挡住。可记者仍看见从黄土堤坝底侧流出的一股股黑色液体,沿着防渗膜向下流淌,形成一股黑色的水流,直接进入排雨水坑道。
距离堤坝200米左右的排水沟旁,没有用黄土做成的堤坝,雨水冲刷过垃圾堆后变成污水也流向排雨水坑道。
现场的气味已不单单是臭味,几乎让人窒息。记者根本不敢张开口大声说话,因为身边苍蝇围绕,稍有不慎就会飞进嘴里。一位在此靠捡垃圾为生的马师傅指着排雨水坑道的水说:“这就是从垃圾坑里流出的水,能不臭吗?”
防渗膜未经使用便已破损
据垃圾场工作人员介绍,垃圾场防止渗滤液渗漏主要靠防渗膜,他们采用的防渗膜是从美国进口的,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防渗膜,安全性完全有保证。
但记者在探访中发现,垃圾场一部分尚未投入使用的新防渗膜上已经出现破损。而渗滤池池壁也已出现裂痕,而且正在往里裂开。交谈中,工作人员也透露出对渗滤池防渗膜的忧虑:“好在里面的防渗膜没有坏,池子坏了不要紧,就怕防渗膜坏了,那样的话污染就不能避免。”
工作人员承认污染下游水
见到确实有垃圾渗液排出,被记者找来了垃圾场工作人员。“我们也没办法。”工作人员王先生无奈地说,“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让这些脏水不往外面流,但你看这种情况,也不可能一点都不流出去。”
工作人员指着垃圾填埋坑说:“这坑看着很浅,实际上至少有七八米深,大部分是垃圾渗液。垃圾坑早就高出排雨水坑道的平台了,我们只能用黄土筑一道防水坝,防止里面的渗液流出。”
记者了解到,垃圾渗滤液本应沿着场内管道流向渗滤池,可是渗滤池的容量只有11000立方米,根本不可能容下垃圾场的全部渗滤液。
在记者带领下,工作人员来到那个混入垃圾渗液的污水排水口。“这个口是排垃圾场内雨水的管道,这次是因为不慎才混入污水的,确实对下游造成了污染,但问题应该不会很严重吧?”
垃圾未按要求做填埋处理
走上垃圾场的堤坝,就看见大雨中的垃圾填埋坑内都是墨汁一样浓黑的污水,混着花花绿绿的垃圾。这些垃圾没有被填埋,直接裸露在空气中,雨点落在污水上溅起片片黑色的水花。而按照要求,所有垃圾都应该做填埋处理。
垃圾场已陷入恶性循环
通过与工作人员交谈,记者了解到垃圾场的垃圾之所以裸露在外,是因为垃圾坑里渗滤液太多,无法使用推土机进行填埋。“推土机根本开不进去,往里一开就陷在垃圾坑里了。”王先生说,现在连垃圾也不能往大坑深处运了,只能在垃圾坑边上就直接倒掉。
每次雨天过后,为了防止渗滤池里的脏水外溢,垃圾场都要把渗滤液用车拉到垃圾坑里保存,久而久之垃圾坑里的渗滤液就越来越多,污水处理不掉,垃圾也就无法填埋。
王先生告诉记者:“上面的整改方案迟迟落实不了,但石景山和门头沟两区的生活垃圾却仍要每天运到这里,那就只能是这样恶性循环了。”
整改动作
整改手续至今未获批
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垃圾场的工作人员王先生说:“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相关部门制订的整改方案一直没有落实,才导致垃圾场进入恶性循环。”
“至今未见任何动工迹象”
在现场,记者还发现垃圾场通往渗滤液池管道的阀门一直开着,而门头沟区政府在2006年4月给王广华代表的回复中曾明确提到,关闭渗滤液倒排管阀门,将渗滤液存在垃圾场内,避免雨季渗滤液池容量不足,可能发生渗滤液外溢。
“这些说法都不现实,区里曾经提到的完善渗滤液处理装置,彻底解决渗滤液问题,至今没见一点起色。有关部门也派人来垃圾场进行过勘测,说要修建污水处理站,但是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动工的迹象,听说是因为上面某个环节卡住了,具体的情况我们就不知道了。区里还说到2006年底完工,但现在还什么都没有呢。”这名王姓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门头沟区政府曾表示,在渗滤液处理站建成前将渗滤液运到门头沟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垃圾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做法也不现实,环卫车装载能力十分有限,而且每到雨天环卫车根本开不进垃圾场。
“手续一办好马上动工”
记者欲就垃圾场存在的问题咨询垃圾场的相关监管部门。
“这个事情你应该找区市政管委,与环保局没关系!”当记者两次致电门头沟区环保局,刚刚提到焦家坡垃圾场的名字,对方就挂断了电话。
门头沟区政府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刘学(音)先生说,相关部门都在开会,没办法接受记者采访。但他对记者表示:“焦家坡垃圾场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因为相关手续还没有批下来,等手续一办好,很快就会动工。”据市环保局调查,早在该垃圾场正式开建之前,就已露天堆放了30万立方米的垃圾,截止到2005年7月31日,还有20万立方米的遗留垃圾未做防渗处理,市环保局曾要求到2005年10月31日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隐患。
目前,关于垃圾场的各项整改是否完成、垃圾场是否有整改后的环保验收报告等问题,记者始终未能得到市环保局的回应。据市环保局宣传部一位姓翟的工作人员答复称,负责此项目的领导出差了。
而对垃圾场也负有监管责任的北京市市政管委也没有对垃圾场的现状做正面答复,市政管委宣传科的郭卫东处长称,他对垃圾场现状不了解,具体业务要问相关科室。截止到昨日发稿时,记者再次和各个部门联系均没有得到最新消息。
威胁继续
今年4月,丰台区环保局曾在“猪槽子坑”板石坑道中取水样进行检验,上周末,检验结果已经出来,但相关部门未向记者透露检测结果。仅就记者在“猪槽子坑”板石坑道所见,那里墨绿色的、略有臭味的水,显然已经无法“煮饭”。
据了解,这个垃圾场的处理能力是每天600吨,记者在垃圾场门口守候的1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有近10辆满载着垃圾的大卡车驶入这里。
每一车新垃圾都代表着又有新的垃圾渗液注入,也意味着可能对附近地下水源的污染进一步加剧,威胁着下游的近10万居民的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