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越有钱就越幸福? 地方统计官员详解幸福指数

www.zjol.com.cn  2006年09月14日 16:26:4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在国人的精神需求面前,人均GDP等“硬指标”已无法对此量化。国家统计局将顺势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软的”统计内容;

  从根本上来说,统计的着眼点应该是与“人”、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方面,它应该通过数字反映人的幸福,人的痛苦,人的生存质量,应该让“人”从统计报表上站起来。

  房子、儿子、身子…幸福是啥子?

  12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这方面的需求。

  邱晓华表示,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家统计部门围绕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将在继续完善GDP核算工作的基础上,更准确、更科学地增加反映产品质量、结构、效益这方面的指标,将逐步增加反映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统计内容,也将逐步地加强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方面的一些发展的统计内容。

  ·越有钱就越幸福?地方统计官员详解幸福指数

  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胡品生独家接受专访,解读统计幸福指数如何反映居民的幸福感——

  昨日(12),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透露,今后我国将把“幸福指数”、“社会和谐指数”纳为新的统计内容。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所谓“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也就是幸福感。

  “幸福”这样抽象的概念,竟然也可以用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早报记者昨日独家对话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总统计师胡品生解读统计“幸福指数”如何反映居民的幸福感。

  焦点一:幸福如何统计

  早报:把“幸福指数”正式纳入政府统计部门新的统计内容,预计还有多久?

  胡品生:据我所知,早在去年,国家统计局下属的一家研究所就在开始进行“幸福指数”课题研究,目前还没有公布研究结果,具体好久研究完成还不清楚。根据今天国家统计局邱晓华局长的谈话看,我想这项研究应该比较成功。成果出来后,各省统计部门将会采用这套标准进行统计。

  早报:看上去很干巴巴的统计数据,到底怎样反映出人们的幸福感?

  胡品生:这是一个综合考量,国家统计局的课题研究中,将有若干个指标,比如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健康水平、人际关系、成就感,安全感、和对工作的满意度。根据这些问卷进行统计调查,综合计算得出一个人、一个地区人民的幸福指数。

  焦点二:往往越穷越开心

  早报:影响人幸福感的,哪些是重要的因素,是不是越有钱越幸福?

  胡品生: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收入水平,肯定是直接影响人的幸福指数的高低。但是,金钱不是惟一的原因。过去民间有一些统计也反映,农村人的幸福感比城里的人更强。上面也说过,衡量人们的幸福指数有若干个指标,还要受到人的价值观、受教育程度、习惯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样考量下来,往往会出现越穷越开心的现象。

  早报:官方做幸福指数统计的意义是什么?

  胡品生:我们可以看作是对社会和谐程度的综合考量。于一座城市的居民而言,在评价城市的建设成效时,不管是切实可见的修路造桥,还是不可见只可感的教育医疗、城市治安等,最终都要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居民生活是不是变得更加幸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相比于其他各种统计数据,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指数能更鲜活地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发展的成就与不足。

  四川试水:农民“幸福感”超过城里人

  今年4月5日,新成立的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外公布了“开局之年听民意”的大型公益性社会调查报告,这次民意调查中,电话访问了成都、绵阳、乐山、内江、阆中等9个城市的2000个用户。据省统计局信息中心主任唐学清介绍,这次调查首次增加了“幸福感”调查内容,是国内官方统计机构率先进行幸福指数统计的尝试。

  据调查显示,被访者认为当前自己生活幸福的占44.6%,基本幸福的占48.8%,不幸福的仅占6.6%,总体幸福感达到93.4%。其中:城市居民总体幸福感93.1%,农村居民为94.2%。

  这次调查中,民众满意理由中,详细问卷调查了生活收入水平、个人健康状况、家庭生活和谐与否、社会人际关系、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等五大指标。

  唐学清说,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作为四川省专门的民意调查机构,幸福指数统计是其“正应该做的事”,今后将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统计。早报记者牛绍强

  成都幸福指数全国第二

  2004年4月,由新华社主办的新闻杂志《瞭望东方周刊》与芝加哥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奚恺元教授合作,对包括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成都在内的6大城市进行了一次幸福指数测试。

  6大城市幸福指数测试,杭州第一,其后分别是成都、北京、西安、上海和武汉。

  越有钱就越幸福?

  是否城市经济越发达,居民生活就越感幸福呢?奚教授的调查显示,在十大城市总体幸福度的排行榜中,市民月收入最高的上海(月平均收入2847元)、北京(月平均收入2484元)和广州(月平均收入2556元),在城市总幸福度排行榜上分别位列第三、第七和第十;而杭州(月平均收入2300元)和成都(月平均收入1515元)却排在最前。

  奚恺元说,许多人以为钱多会使他幸福,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实践表明,人们最终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钱。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最大化财富,而是最大化人们的幸福。

  幸福指数怎么测?

  这次测试对象主要是中青年人,测试在各城市的闹市区展开,采取了随机访问的方式,目的是了解每个城市当前、未来和预期下一代城市的幸福度。每座城市选取了近200个样本,样本人群主要集中在20岁-50岁之间,分析时,排除了非本地居民和没有收入的居民。也就是说,样本人群属于有收入的被测试城市本地居民。

  “幸福”这样抽象的概念,竟然也可以用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记者独家对话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总统计师胡品生解读统计“幸福指数”如何反映居民的幸福感。

  ·新华时评:GDP不能取代“幸福指数”

  新华网长沙8月14日电(记者侯严峰)记者日前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湖南省邵阳市采访。入夜,来到资江边“排挡”一条街,看着灯火阑珊的街市,生意兴旺的店铺,记者不禁感慨:作为一个地方政府领导人,不仅要重视GDP和财政收入,更要看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这个指数不是GDP,不是领导的“政绩”,而是实在的百姓生活。

  在一家名为“向记”的小店,记者了解到,开店的一对年轻夫妇同是下岗职工。开店几年来在政府政策扶持下,年收入超过10万元。由此想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幸福指数”已成为一个关系亿万群众生活质量的指标,越来越引起各地党政领导的关注。然而,什么是“幸福指数”?怎样提高“幸福指数”?

  毋庸讳言,在一些党政官员的心目中,GDP就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就是自己的“政绩”,也就是老百姓的全部期望。为了追求这个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的经济学统计数字,有的地方常常是一级压一级、层层摞指标,更有甚者,不惜瞒天过海、弄虚作假。结果GDP搞了一大堆,“数字”出了不少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却没有见到什么变化。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GDP崇拜”是因为发展观出了问题,与“幸福指数”毫无关联!

  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中,GDP增长、财政收入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冒高、招商引资翻番……惟独不见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是高是低、是好是差。有所提及的,也不过是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增长比例。这说明,在相当一部分党政领导干部的心目中,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还比较淡漠,“GDP崇拜”还比较严重。有报道说,在东部的个别地区,甚至有“GDP增长低于17%拿不出手”的说法。

  如今,中央明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让GDP开始回归其经济本意。可喜的是,目前一些地区不再以GDP作为考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还有的地区还把“绿色GDP”纳入了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

  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老百姓过上舒心畅意的生活,而“幸福指数”就是这种生活的直观体现。生活有“幸福指数”,工作也有“幸福指数”,“农村人怕生病,城里人怕失业”,这是当前老百姓“幸福指数”提升的主要障碍。我们的各级政府领导人,在关心GDP、财政收入的同时,更加注重老百姓的就业、医疗、上学,以及社会的环保、治安,也是为官之本、为政之要。(完)

  ·百姓:幸福在哪里?幸福指数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美国前总统罗伯特·肯尼迪说:“GDP衡量一切,但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这种东西。”这话有点过激,却不无意味。经历多年发展,中国也在反思:经济发展的目的何在?到底是为GDP增长,还是为了幸福的生活?

  9月1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这方面的需求。

  即将推出的幸福指数如何核算?它与GDP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它对中国人未来生活意味着什么?围绕一系列问题,众多媒体热议纷纷。

  何谓幸福指数

  《美国科学家》发表文章认为,国家的强盛与否不应该只看GDP,此外还应注重教育、医疗,以及国民对生活满意度的指数。

  学者们指出,二战后美国生产总值增加了三倍,但是国民生活满意度却没有随之增加,他们认为国民幸福应该是政策制订的主要目标。科技愈进步,人性化的需求愈高,冰冷的数字没有意义,必须加上人性化的解释才能窥见全貌。

  这个想法最先由不丹所提出。其首相在国会报告时,宣布不丹的发展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加上幸福指数。这里所谓的国民幸福指数是指,平均国民寿命乘上平均生活满意度。假如加拿大的平均寿命为78.6岁,生活满意度为0.763,那么加拿大的幸福指数就是60。

  《新华每日电讯》刊载报道称,中国社会调查所从1995年开始,每年进行一次常规民意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现状的满意程度和幸福程度。其调查指标包括六项综合指标:职业声望、幸福感、家庭生活、安全感、社会保障和社会参与。

  中国人的幸福状况如何

  《中华工商时报》援引调查机构盖洛普的数据称,中国消费者的总体满意度(相当于“幸福指数”)在过去十年内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按100分为满分,1994年的“幸福指数”为69分;1997年最高,达到71分;十年后2004年的指数却降到了67分。

  该文章据此认为,中国人的满意度数据至少说明两个问题:首先,人们的“幸福指数”并不随物质生活的改善而同步改善。我们在注重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创造精神生活,仅用GDP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是不充分的。其次,国家未来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弱势群体”生活状况的改善。

  《北京青年报》刊载报道称,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网《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经济无忧是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三大源泉。

  调查分析认为,财富与幸福并没有绝对联系,经济是感到幸福的重要但不是惟一的主导因素。不过,该报道同时也指出,与“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刚好相反,无论城镇人还是农村人,他们感到不幸福的原因都是——贫穷,分别有54.6%的城镇居民和66.4%的农村居民都认为贫穷是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另外,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相比较而言,更多的城镇居民因为住房条件差(39.5%)、家人或亲戚朋友失业(38%)、工作状况不如意(27.2%)而感到不幸福;更多的农村居民因为健康状况(26.9%)、儿女问题(15.5%)、缺乏知识和技能(10.7%)感到不幸福。

  横向比较方面,《重庆晨报》报道称,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做了一次大排名,近日出炉了一份“幸福指数报告”。其中,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荣登冠军,中国排名第31位。非洲国家平均成绩最不理想,包揽了最后10名中的7位,津巴布韦更成为倒数第一。

  幸福指数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新华视点”发布文章指出,在各地相继通过的地方发展规划中,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老面孔”正在逐渐退出政府的指标体系,被节能、科技、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新指标取而代之。

  上海市的规划中共有5大类38项主要量化指标,这些指标被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大类。过去指标体系中最受重视的经济增长率,被归为预期性指标;而事关民生的指标则成为了约束性指标,被放在了突出位置。上海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解释说,预期性指标是争取达到,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约束性指标则是在预期性基础上强化政府意图的指标,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怎样提升幸福指数

  《河北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关注人民幸福指数,其实就是对一些地方以前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反思。人民幸福是政府制订公共政策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公共政策的最终标准。提高人民的整体幸福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目前应重点解决影响幸福感的最突出的问题。文章提醒说,提高幸福指数应注意三个问题:首先,避免将幸福指数形式化;其次,要避免短期行为;最后,要避免把幸福的概念庸俗化。

  “新华视点”报道称,在经济学家眼中,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的各项硬性指标减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收益分享,健全并公平地分配公共服务,是一个重要转变,反映了以GDP为核心的增长方式已不再是“十一五”期间的主流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说,要解决政府绩效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在制度上完善政府绩效评估。考核干部无论用什么指标,都不如“群众是否高兴和满意”这个指标来得实在、有用。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圣明表示,在发展规划中,“民生指标”的提出和强调并不意味着取代或忽视GDP指标,道理很简单,没有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就不会有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

  ·国家统计局将推出幸福指数等"软性"统计内容

  在国人的精神需求面前,人均GDP等“硬指标”已无法对此量化。国家统计局将顺势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软的”统计内容。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昨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此举将“适应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这方面的需求”。

  事实上,在今年“两会”期间,各地在制订新的发展规划和指标时已开始围绕着“幸福指数”等与和谐社会密切相关的概念做文章。今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还发布了“准幸福指数”,作出了去年有72.7%城乡居民感觉幸福的统计。

  而国际上的此类统计更是早已风起云涌。就在7月12日,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发布了全球幸福指数调查,中国居于第31位。“新经济基金”组织在其网站上指出,“幸福指数”旨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资源利用有效性”。简单而言,就是能否花费最少的资源让人们过上最幸福的生活。

  邱晓华昨天表示,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家统计部门围绕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将逐步增加反映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统计内容,也将逐步地加强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方面的一些发展的统计内容,“为科学发展观提供统计保障”。

  他表示,根据目前安排来看,将逐步地在这些方面来推出一些新的统计内容。“前几天我们和环保总局推出了绿色GDP核算的有关情况……今后我们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各方面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这方面的需求。”

  “国计”必须反映“民生”已成为时代的呼唤。芝加哥大学教授奚恺元此前曾撰文指出,发展经济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增加幸福感,现在的中国人比20多年前要幸福得多。但人们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很多和财富无关的因素。经济越发展,非物质因素对幸福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例如人们身体的健康、工作的稳定、婚姻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等等。(记者张明扬王杰)

  ·期待幸福指数:让“人”从统计报表上站起来

  9月1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等方面的需求。

  一谈到统计,人们总会联想到一些数据,比如说GDP、人口数量、科技经费、能源消耗、工农业及第三产业数据等。这些数据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大多看起来比较专业,且大部分表现为经济内容。这些数据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不可否认,统计的专业化,关注经济发展,为决策服务非常必要。管子曰:不明于数欲举大事,如舟之无楫而欲行于大海也。意思是说,在不清楚相关数据的情况下想做大事,无疑像没有桨的船想航行于大海一样。经济发展,政府决策离不开数据支持,统计部门的工作的确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过,统计的功能如果仅止步于此还远远不够,它还有进一步提升功能的空间。

  从世界范围看,国家统计部门不仅服务经济,服务政府决策,更承担了直接服务大众的角色,许多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往往会涉及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卫生、教育、体育、民意、家庭等。例如,邱晓华提到的国民幸福指数,在国际上早已有之,例如我们的邻国不丹。在英国,全国统计局有一个年度统计报告,报告的内容用于说明国民死亡人数和死因,报告的分类非常全面,比如有个死因分类栏目是“触电、辐射和极度气温”,英国统计部门每年都会在这个栏目下,公布全国因高温和严寒致死的人数。

  可见,从根本上来说,统计的着眼点应该是与“人”、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方面,它应该通过数字反映人的幸福,人的痛苦,人的生存质量,应该让“人”从统计报表上站起来。因此,邱晓华局长表示统计还将关注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等,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下统计的应有之义,并在一定程度开始了与国际的试接轨。

  “人”一旦从统计报表上站起来,将给政府决策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当前,我国的社会政策还不够完善,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统计数据的改革和丰富首当其冲,因为社会政策其实就是关于“人”的政策,只有对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才能让成绩和问题都真实地浮出水面,有利于政府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要想改善流动儿童的生存状况,政府首先需要全面统计流动儿童,调查他们的生活状况、物质和精神需求,然后才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人”一旦从统计报表上站起来,将给公众带来信息的盛宴。在一个国家中,统计部门应是最大的资料库和信息源,是信息公开的核心部门。统计部门向公众动态披露与公众生活及其切身利益相关的数据信息,当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拓展和尊重。

  国家发展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提升经济数字,而是让国民的健康、教育水平和技能等随着经济发展而提升,实现国民的人生幸福。所以,仅仅以经济数据衡量国家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善的,而以人为本,全面考量人的发展,将民生、民情、民意数据化和指标化,更能体现国家发展的“整体质量”。

  ·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能否先推出“生活负担指数”

  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

  幸福是什么,估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但即将推行的幸福指数却偏偏要逼着你回答——“你幸福吗?”问题问出来了,但按照我的合理想像,这样的问题通常都不会得到什么乐观的回答,尤其是那些在高房价、高医疗费、高学费下负重前行的普通人。他们关心的是房价会不会降、医疗腐败能否得到遏制、小孩上学的费用能否降下来……这些问题好像与“幸福指数”无关,但却实实在在是老百姓面临的问题。我想说的是,虚无缥缈的“幸福指数”离百姓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也许只能成为一些地方粉饰“经济发展成就”的工具。如果统计部门真的有心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并希望通过统计数据给决策部门提供参考,那么,请先推出一些实实在在的指数,或让现有的一些指数尽量贴近百姓生活实际,好吗?

  比如说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我始终搞不明白的一点就是,统计部门为什么一直把房价排除在统计之外。统计部门的解释是,买房很多时候属投资行为。但常识告诉我们,买房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生中最大的消费,最大宗的消费都进不了CPI的统计范畴,这样的指数又怎能不跟百姓的实际感受产生巨大差异,又怎能起到为决策部门做参考的作用?此外,在一些最能反映民生的领域,也迫切需要统计部门推出一些生活负担指数,以作为有关部门决策的参考依据。比如说在医疗和教育领域,在医疗和教育费用越来越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今天,统计部门能不能推出“医疗负担指数”和“教育负担指数”,以此来衡量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状态。再比如说在国外已经司空见惯的“税负痛苦指数”,我们的统计部门是不是也能“进口”一下,以此来反映税负的沉重与否,现有的个税起征点是否合理等等。

  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幸福”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种奢侈品。负重前行的人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一个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的幸福指数,而是切实反映他们生活负担的“生活负担指数”。这一点,统计部门不能不三思。 (易其峰江苏职员)


来源: 新华网综合 作者: 编辑: 何始玉
·七成网民认可买房只能靠啃老 认为租房不幸福   2006-09-04
·中国首部女性生活蓝皮书:婚姻对幸福感影响最大   2006-08-31
·重走长征路 条条通幸福   2006-08-22
·谁是垄断行业“得天独厚幸福生活”的埋单者?   2006-07-31
·五世同堂乐融融 七旬儿98岁母的幸福生活(图)   2006-07-13
返回国内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