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记者刘永华 吴杰 樊永强) 会理会议是长征中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遵义会议虽然解决了党的路线和党的主要领导人的问题。但是,自红军离开遵义,转战川滇黔的3个多月之中,在红军部队以及部队高级干部中,存在一些对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技术和今后的行动方针的不同看法,会理会议统一了全党和全军的思想,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和对军队的领导地位,确保了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到会理的当天已是晚上,县城下着大雨。第二天,我们来到会理会议旧址采访,同行的县委党文联主席祁开虹告诉我这就是会理会议的真实会址。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发现,会议的遗址是山林里的一块空地,地上摆着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头。当时开会会议为了躲避敌人的飞机袭击,会议并没有在老乡家开,而是选择了较安全的山坡上。
今天的会埋会议旧址上,树立起了会理会议的石碑,旁边的会址小屋,其实是当年红军机要通信处。会理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唐翔向我们介绍,由于一些史实尚未解秘,以前各方面对会理会议的研究都比较少,很多人对这次会议不太了解。这次会议共开了两天,毛泽东在会上总结了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的胜利,阐明了运动战略的正确思想。会议上,针对当时部队的思想情绪,进一步阐明了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机动作战才能摆脱敌人重兵包围的作战方针。此次会议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了遵义会议的成果。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
祁开虹给我们讲述了这次会议中重要的一件事情:林彪给中革军委写信要求改换中央军事领导人。遵义会议后,红军部队在不停地转战中,这是因为国民党蒋介石以几十万的大军,对弱小的红军进行不停顿地围追堵截,随时企图将红军围击歼之,这就迫使毛泽东和中革军委不得不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穿插迂回于敌人大军之间,寻找和创造机会,以摆脱危机,跳出敌军的包围圈,从而达到掌握主动权的目的。也是为尽快实现新的战略方针寻找机会和条件。在这个过程中,部队就必须时而向东,时而向西,刚刚开进,又立即回攻,又要行军,又要打仗,确实是"朝令而夕改"。行军打仗中,一些体弱或有病的红军伤病员遇上长距离强行军,因跟不上部队而掉队,有的牺牲,有的成了敌军的俘虏。但是,有着高度政治觉悟和坚强纪律性的红军指战员们,硬是挺了过来,使毛泽东、党中央的四渡赤水这神来之战略战术成为现实。
当红军到达会理时,许多红军指战员们已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在中央红军中,江西人和湖南人很多,他们从江西走到四川的边远山区,觉得周围一切都很佰生,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不会讲四川话,更担心再也找不到回江西或回湖南老家的路了,他们不无担心,互相议论,怪话也不少,但最为关切的问题是:到底要到那里去?有什么计划和打算?林彪也跟周围的同事多次议论过这些事。也对部队多跑了一些路很不满意,他把行军路线比作一张弓,说部队尽走"弓背路",而不是走捷径的"弓弦路"。照这样走下去,会把部队的精力消耗殆尽的,象这样的领导怎么能行呢?一到会理休整时,林彪就给彭德怀打电话,说:现在的领导不成了,你出来指挥吧。再这样走下去就要失败,我们服从你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
彭德怀没有赞同林彪的意见。聂荣臻当时也认为,这是四渡赤水以后到会理期间,在中央领导层中,泛起的一股小小的风浪,也算是遵义会议后一股小小的余波。当时对于林彪的做法,聂荣臻也明确表示:"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对林彪给彭德怀打电话的事,则进行了严肃地批评,说:"你是什么地位?你怎么可以指定总司令,撤换统帅?我们的军队是党的军队,不是个人的军队。谁要造反,办不到!"并警告说:"如果你擅自下命令部队行动我也可以以政治委员的名义下指令给部队不执行。"但林彪没有听聂的意见,林彪给中央三人小组写了一封信,表明个人意见。聂荣臻拒绝在信上签字,林彪就单独签字送上了。"林信大意是:毛、朱、周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迅速与四方面军会合。"
会理会议正确地分析了遵义会议以来的形势和总结了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对取得的成就和胜利作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会议又认真地研究了党内和红军中的思想状况,对于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和意见,也进行了批评,会议还印发了林彪给军事三人团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彭德怀这时才看到,毛泽东在会上特别针对林彪批评说:对于战略战术的问题,你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既然信的内容也牵涉到彭德怀,彭德怀在会上也发了言,批评林彪的信说:遵义会议才改变了领导人,这时又提出改变前敌指挥是不妥当的;特别提出我,则更不适当。周恩来、朱德等在会上发了言,支持毛泽东的意见,称赞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充分肯定了这一阶段的巨大成绩。
会议还对下一步红军的行动计划进行了研究,在渡过金沙江后,形势已转变到对红军有利,所以在渡金沙江的前夕,中革军委就发出了《关于野战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指出:中央过去决定野战军转入川西创立苏维埃的根本方针,现在已有实现的可能了。这是合乎实际情况的唯一正确的决策。会议还决定组成中央红军先遣队,进行战略侦察,为红军北上开路。任命刘伯承为先遣司令,充分运用他在川军中的声望和熟悉地理民情等有利条件,为全军当开路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