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有这样一支反扒队伍:没有权力,没有制服,没有报酬。
新事物带来新问题:凭啥抓小偷?怎么来管理?警察做什么?
105路公交车一靠站,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便挤堵在车门口,后面一个40多岁的男人以一条大毛巾作“道具”,眨眼工夫,从一名女乘客背包中偷出一部手机,顺势用毛巾一裹。这一幕早被两名个头不高的年轻人盯牢,扑上去来个人赃俱获。
小单和小陈不是警察,他们是宁波市反扒志愿者大队的队员。像这样的普通市民反扒高手,在宁波市区有200余人。志愿者为啥参加反扒?这支队伍凭啥反扒,又如何管理?有了志愿者,警察该干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直接管理这支队伍的宁波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
首次招募,200多人报名;这次招募,近300人报名
反扒志愿行动缘何受追捧
抓贼危险谁都知道,宁波市民报名参加志愿反扒活动却相当踊跃。2002年,甬城首次公开招募反扒志愿者,200多人争相报名,74人成为首批义务反扒志愿者。今年6月的招募,又有近300报名者,最后确立58人作为反扒志愿者后备力量,他们将经过面试和身份核查,参加体能和技能测试训练,再精选30人左右加入反扒志愿者队伍。
没有权力,没有制服,没有报酬,甚至有时候还要自己倒贴钱,是什么让这么多市民百姓热衷于反扒?交通治安分局副局长任建威介绍说,志愿者动机不外有三,一类是曾遭扒手暗算。队员李信标一次带着5000元公款出去办事,在车上时钱被偷了个精光。这对当时月工资仅300元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花了整整9年,他才还清了这笔“冤债”。另一类是见义勇为者。10多年前,队员吴铁军的一位邻居大爷缝在上衣口袋里的4000元钱在上街买菜时被偷,因此病倒并很快去世了,从此他就成了“看见小偷就血脉贲张”的汉子。还有一类是受反扒志愿者事迹感动而决定加入的。
这些志愿者有没有执法权,执法依据何在?尺度如何掌握?宁波市公安局副局长李谦说,志愿者反扒是以公民身份出现,根据《刑事诉讼法》,任何公民都可以将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现的人扭送公安机关。也就是说,在具体反扒过程中,志愿者只能是发现犯罪、制止犯罪、把犯罪嫌疑人扭送公安机关,除此之外,作为志愿者不能再有其他的行动。
4年抓获违法犯罪行为人900余人,没有一人被投诉
200人的大队伍如何管理
李信标是第一批志愿者,在刚开始时,抓住小偷后他总忍不住想打几下,有时看到旁边的群众打扒手,他也会装作没看见。个别志愿者还私自掏钱购置手铐用于反扒,后被民警发现全部收缴。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这个200人的大队伍,成了刻不容缓的工作。
为此,交通治安分局制订了《反扒志愿者大队章程》、《义务反扒志愿者守则》等规章制度。记者看到,章程规定志愿者严禁打骂、体罚嫌疑人,严禁使用警械,严禁收受扒窃分子及其家属的财物、礼请等。
《反扒志愿者协助侦破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奖惩办法》则规定相应奖励:志愿者直接抓获的违法犯罪分子受到治安处罚的每名奖励100元,被劳动教养的每名奖励150元,被依法批准逮捕的每名奖励300元;交通治安分局每半年评选一次反扒积极分子,给予100至200元的奖励,年终评选一次反扒明星,给予300到500元的奖励。
经过4年的锻炼,李信标已经成为一名中队长,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反扒高手。只要他一出现在街上,一些惯偷就会主动上前喊“李哥”,有的小偷还想贿赂他,都被他严词拒绝。4年来,这支来自民间的反扒队伍,抓获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人900余人,查处率上升至60%,没有一个反扒志愿者因纪律问题被投诉。
从一线反扒到二线服务,民警没有清闲,反而更忙了
志愿者抓小偷,警察干什么
“宁波190条公交线路,2100多辆公交车,8位反扒民警,纵有三头六臂也防不胜防。”面对记者的疑问,交通治安分局负责人解释说:警力不足迫使我们寻求社会力量的增援,而民警则负责管理培训带兵。从一线反扒转变为二线服务,不但没有清闲下来,反而更忙了。
在交通治安分局办公室,记者看到几名民警有的在准备组织培训,筹划志愿者比武活动,有的在建章立制,对志愿者进行业务指导,还有的正在搜集和分析扒窃信息,安排年终召开一次反扒志愿者表彰大会,紧张而有序。
几年来,交通治安分局的工作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每年向义务反扒志愿者大队捐赠300万元保额的“平安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和“平安团体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宁波市公交总公司也每月向该大队志愿者免费提供价值3000元的乘车卡费,尽可能解决队员们上车反扒的所需开支。
人性化关怀增强了这支反扒志愿者队伍的凝聚力。队员或亲人遇到困难,分局领导、全体民警和其他队员,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前不久,李信标父亲病重住院,直到后来去世,分局领导和民警一直忙前忙后,号召分局民警和队员们捐款。队员们也是有车出车,有力出力,这种感情让李信标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