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风暴”剑指工业用地楼市再生变局
“如果土地成本提高50%,一个企业可能破产。”10月18日,山西某建材生产企业法人代表杨锐礼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进入10月,国家有关部门掀起了一股更为强烈的土地市场整肃风暴,矛头之一便是工业用地。国庆前夕,国土资源部急电各地,对工业用地出让价格进行调查,并要求于10月20日前将调查结果上报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日前表示,如相关措施全面推开,地价总水平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虽然随后国土资源部就“地价将上涨50%”作出了澄清,声称“50%”一说只是针对工业用地,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格将基本持平,但业内人士对此还是心存疑虑。
“工业用地(政策的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房地产开发商四川恒河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自新对记者表示,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势必推动房价进一步上涨。
都是低价招商惹的祸
“过去在某些地方,工业用地几乎都是免费给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告诉本报记者,此前,一些大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地方招商引资过程中,往往能够享受非常优厚的待遇,获得十分便宜的土地和税收上的优惠条件。
曹曾在长三角地区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偏低,普遍在每亩10万元以下。“民营企业贵一些,其他性质的大企业一般都在3万元以下。”曹说,如果碰上汽车企业以及一些世界500强企业,许多地方政府通常实行的是“零地价”或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些费用。
杨锐礼也证实,在西部地区也存在类似情况。杨锐礼表示,由于土地便宜,企业在征地上普遍存在着贪大求全现象。“盖大车间,搞全封闭。一个小厂经常占地就是好几十亩,有的厂子甚至达到几百亩。其实,这些厂子中,很多效益并不好,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造成很大的浪费。”
曹建海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过度需求”。曹坦言,近年来,这种“过度需求”正在演变为投机性需求,进而出现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不少工业企业“不务正业”,大量囤地。
“因为土地太便宜,几乎是免费的,更加助长了这种不正之风。”曹建海说,这样的结果就是“需求脱离实际,能多要就多要。”为了达到多占地的目的,一些企业便在与政府搞好关系上下工夫,拿到土地后想办法更改用途。
“即使退一步说改变不了用途,这些廉价的土地在手里还可以升值。另外,把这些廉价的土地变成厂房再租给别人,也是一种生财之道。”
曹建海指出,近年来工业地产存在一定虚假的供不应求,导致耕地大量减少,生态被严重破坏,工业污染加剧,环境进一步恶化,从长远来说,还威胁到粮食安全。
权威统计显示,相当多的土地从地方政府手中流出,但政府并未从交易中直接获得丰厚的回报。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潘明才近日表示:“从2005年的情况看,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出让纯收益应该为763亿元,而中央和地方实际收缴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只有214.5亿元,其中中央部分约为70亿元。”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仅去年一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就流失近550亿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分析人士认为,除投资拉动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区之间恶性竞争,采取各种手段竞相压低地价招商引资惹的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