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资源维护的两大软肋
中国海洋资源的维护和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力量建设及先进海洋资源技术的研发
近期以来,南海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南海海域的侵渔活动不断加大,为拥有“主权”造势。尤其是,越南渔民在中国西沙海域主要是采取“毒、电、炸”鱼的手段,这种行为对西沙海域的渔业资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中国有些渔民说,“这是在砸我们子孙后代的饭碗”。然而,另一方面,中国在南海海域的渔政执法力度却显得薄弱。目前,西沙只有一艘90吨位的木质渔政执法船,这艘船从2000年开始在西沙海域巡逻执法,曾驱赶和抓扣了一部分越南非法渔船,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但由于这艘执法船吨位小,加之建造质量和设计方面的缺陷,抗风浪能力很差,浪高2米以上就无法出海,执法活动受到很大限制。该船在最近的几次台风中受到严重损伤,目前船体多处漏水,航速超过10节,船体就会剧烈震动,尽管多次进厂检修,但至今仍无法出海执法。
以上仅仅是中国目前海洋资源维护中的薄弱环节的例子之一。
海上执法力度相对薄弱
本报记者日前在南海群岛进行调研时发现,面对周边国家近年来不断地在南海海域偷采资源、争抢地盘等行为,中国在南海资源管理及维护上都面临着不少问题。
周边国家付诸行动,纷纷争抢开采南海石油资源,而中国行动滞后。自从南海发现石油后,周边国家乘中国无力顾及之机,纷纷前来大规模偷采。目前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等国,伙同外国石油公司在该海域开采石油。目前越南在南海大陆架的年采油量达1100万吨,出口石油成为越南国家外汇的最大来源,其中大部分出自南海地区。菲律宾每天在南海地区开采9460桶石油,每年天然气10亿立方英尺。为瓜分南海的石油藏量,菲律宾准备把大陆架由目前的200海里延伸到350海里。中国海南工委负责人温一凡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指出,每到晚上,在南海海域老远就会看见一些周边国家的石油平台上的灯光点点,星罗棋布。而早在199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美国克里斯通公司签订了共同勘探万安滩油气资源的合同,由于其他国家的阻挠,该项目一直无法实施。
中国西、南、中沙群岛的行政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南海资源开采方面行动滞后。有关人士认为,如果威胁南海安全的这些隐患不消除,中国政府不采取相应措施,任凭某些国家的“主权造势”行为膨胀、蔓延,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海洋技术开发相对滞后
与南海的情况类似,东海的资源开发和保护形势也不容乐观。除了海上资源保护的执法能力问题外,东海资源开发方面还显示出深海技术研发的迫切性。参照邻国日本来看,日本一面紧锣密鼓地争夺海洋资源,同时加紧开发相关的海洋资源勘探及开采技术。
根据日本政府制订的《关于划定大陆架基本构想》,2004年至2009年,日本将投入1000亿日元,以便在2009年5月之前向联合国大陆架委员会正式提交有关日本大陆架的地形、地质等详细测量数据及证明材料。
日本政府还与日本石油矿物联盟、日本钢铁联盟等10个团体组建大陆架调查公司,计划在9个海区进行全面的大陆架勘察。勘察涉及的海域面积达到65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中国领土钓鱼岛。
日本原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曾撰文声称,日本进行勘察的65万平方公里大陆架,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它矿物资源。
为此,日本不惜花费巨资研制海洋开发装置,追求世界领先水平,不惜血本进行海洋开发。这些技术为日本以“海洋立国”为国策展开海洋资源争夺战提供了厚实的技术支撑。而与日本这些具有国际级水平的技术开发相比,中国的海洋资源技术开发就十分需要再加把力了。(驻南宁记者王勉、王英诚、李自良、驻东京记者何德功)
中国海洋安全存在三大问题
我国海域被分割、岛屿被侵占、海洋资源被非法掠夺的情况比较严重
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是当今中国海洋安全的三大问题。而这三大问题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其中海岛问题是基础、海上划界问题是前提、海洋资源开发是目的。从这三方面来看,海洋国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万平方公里的海岸线和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我国主张拥有的管辖海域近300万平方公里。当前,我国与周边8个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问题,与5个国家之间有着岛礁归属争议。
海岛问题是根本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个海岛的主权归属可以决定这个岛周围以200海里为半径的海域的主权和主权权益的归属。一个很小的岛礁,从法理上讲,可以主张43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因此,在海上划界中,海岛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划界基础,海岛是海洋上最重要的领土标志和主权归属象征。
也正因此,有些处于关键地理位置的岛屿往往引发争议,甚至在无人岛上发展“地盘”试图实现“先占”,或甚至将礁石说成岛屿。
例如,钓鱼岛就是这样一个关键的无人岛,是当前困扰中日关系发展的大问题之一。如果日本占有钓鱼列岛,并且以此为基础划分东海的专属经济区范围,将会多占去7到20万平方公里海域。
三大海域划界复杂棘手
黄海归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由于周边国家在划界原则上与中国持不同立场,约7.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存在争议。
东海的岛礁数量占全国的60%以上,在东海应归中国管辖的约5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日本与中国重叠海域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以来,由于在东海海域发现了巨大的海底石油蕴藏,东海海洋权益问题突现出来。尽管2000年中日“东海大陆架渔业协定”生效,双方在有序管理渔业资源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但东海岛屿归属和海域划界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中国主张的根据自然延伸的原则来划分东海大陆架是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的。而日本方面则主张采用所谓“中间线”来划分。由于两国原则立场上存在重大分歧,划分东海海域疆界成为一个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复杂棘手的问题。
而南海划界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涉及国家最多、情况最为复杂的争端之一。
南沙争端目前已形成了“六国七方”的复杂格局,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南沙海域共由230余个岛屿,从各国实际控制的50个岛、礁、滩、中,我国仅占8个。周边国家已将我主张的8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划入其势力范围。且非法钻井几千口、石油开采量达4000万吨以上。从区域上来看,越南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基本上控制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南部海域。
近期以来,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插手,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倾向日益凸显。根据中国海洋行政执法公报显示,近年来美海军电子情报侦察船频繁出现在我东海和南海海域。同时日本在南沙海域安全问题上与美国遥相呼应,积极配合。南沙海上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资源争夺战越来越复杂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岛屿或划界争端持续未解,其根本原因在于争议海域的主权和资源问题。仅以南海为例,南海诸岛是东亚与大洋州的“海上通道”和“空中走廊”,除渔业资源外,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据有关专家推测,在南海中国传统海疆线内的油气总储量约为420亿吨。
近年来,尽管南海周边邻国虽一再表示“不采取使问题复杂化”的行动,但从未停止对中国南海诸岛领土主权和南沙海洋权益的侵犯。比如,一些邻国在南沙群岛扩建各种军用、民用设施,吸引俄、英、日、澳、法、美等国合作勘探、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并瞄准了其人文资源,以优惠政策鼓励南沙群岛的开发、旅游或移民等。日本更是牢牢盯着东海资源,并加速发展海洋资源勘探开采等技术。总体而言,中国的海岛及海洋权益正遭受严重威胁,中国的海上安全正面临着严峻形势。(特约撰稿李国强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