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水洞庭。特派记者谢飞君湖南岳阳摄影报道
记者直击30年未遇之大旱
昨天,洞庭湖畔的岳阳市降下大旱后的首场小雨,但这点雨水对于大片干裂的湖床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八百里洞庭”仍极度缺水。
进入九月以来,湖南省洞庭湖区大旱,水位骤降至30多年来历史最低点。由于水位低,湖床干涸,当地的渔业捕捞量锐减,同时因为湿地面积缩小,往年“群鸟翔集”的情景今年也不复出现。
记者赶赴洞庭湖调查采访发现,这次干旱带来的危害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而其背后的原因也异常复杂。
君山望断秋水 洞庭鸟稀鱼尽
昨天,岳阳久旱逢甘露,但雨水并未能滋润洞庭湖畔大片干裂的湖床,在岳阳君山,粗深的裂缝印刻在裸露的湖床上,并无“愈合”的迹象。
进入九月份以来,湖南省洞庭湖区经历着一场3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洞庭湖水位骤降至30多年来历史最低点。“洞庭湖进入枯水期后,由于水位低,湖床干涸导致渔业捕捞量锐减,同时洞庭湖湿地面积的缩小,对候鸟来此越冬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蒋勇说。
洞庭湖里,鱼快没了
昨天下午2点,岳阳渔港,庞忠停靠了自己船只,宣布一天的工作结束了。
收工之前的半个小时,他指挥着自己的伙计把收到的鱼从船舱中舀起来。用鱼兜细细掏了好几遍,并认真过秤,但鱼的数量实在少,前来收鱼的生意人都着急起来。
“真的没鱼啊!”庞忠叹了口气,把一条蹦出的小鱼放进箩筐。“鲤鱼180斤,鲢鱼25斤。”他的口气满是无奈,这已是他当天从5户渔家收到的鱼的总量。
庞忠是一个鱼贩,他手里有5户固定联系的渔家。每天,他的船开到指定的地点,从这5户渔民处收鱼,再回到渔港,转卖给做生意的小贩。
据他自己介绍,这是他做水产这行的第6个年头,收成则是“从没想到过的差”。
“以往这个时候,每天能收到鱼3、4吨,现在每天都只有几百斤了。”按照他的说法,以前收5艘渔船的鱼,从早上5点开始,来来回回,需要忙到晚上9点,“现在可好,上午9点出去,下午两三点就收工了。”但他坦言,自己运气还算好,与他联系的5户渔家都还继续捕捞,有好些“做第二道生意的”都没有“上家”。
这些情况记者在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蒋勇处得到证实。据介绍,由于水位下降,鱼越来越难打了,渔民今年的收成还不及往年的1/3。而渔政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由于大片水域干涸,仅东洞庭湖目前就有2100户渔民7600座船搁浅受困,2/3的渔民已无业可作。
洞庭湖畔,候鸟少了
从8月份起,洞庭湖开始缺水。记者从岳阳市水务局获悉,10月10日,洞庭湖城陵矶水位降至21.48米,为历史最低水位。10月23日,洞庭湖水位有所上升,但这两日又回落,维持在22米的水平。
水位偏低,湖区面积大大缩小,让工作人员头痛不已。“每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是冬候鸟陆续飞抵这里高峰。而今,洞庭湖的干旱影响了候鸟的觅食。”蒋勇分析,干旱使洞庭湖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恶化。昔日水草丰满、一望无垠的湿地,如今被干涸的黄土切割成一个个的小水塘,“没有水、没有鱼,也没有鸟”的生态困境正在出现。但即便如此,蒋勇称洞庭湖观鸟节依旧会在12月照常进行。
在洞庭湖畔,记者看到了成片的枯黄了的芦苇丛。蒋勇说,今年水量少,与往年相比有5米的差距,因此一年之中,芦苇和洲滩几乎不曾被浸泡在水中。“洲滩经过较长时间的浸泡,水生植物生长,鸟儿就有了食源。而现在大部分洲滩干涸开裂,候鸟来了,也没有食物、没有栖息地,最终只能选择离去。”他举例,譬如,由于泥滩干枯,螺、蚌等水生生物没有了,鹜就少了。
鸟儿的另一个食源困境是没有了鱼。“浸泡在水中的草丛,是鱼类的产卵地,腐烂的根茎也同时给鱼类提供了食物。”而今年,本该浸泡湖中的草丛大多裸露着,鱼类集中到了航道。“没有足够的食物,鱼也小了很多。”蒋勇介绍,自7月1日渔民们开湖捕鱼后,基本上没捕到大鱼。“打出来的大部分是尺把宽的小鱼。”
据了解,东洞庭湖腹地采桑湖区有6万多亩水域,现在除了大面积的干涸,很多有水的地方深度也仅为5厘米左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采桑湖管理站站长高大力介绍说,干枯面积已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