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12月13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强节日期间的食品监管和执法打假工作,确保“两节”期间食品安全。
通知要求,各地质量技监部门要立即安排对粮食加工品中陈化粮、食用油中地沟油、乳制品中动物水解蛋白、碳酸饮料中非食用级二氧化碳、酱油中非食用蛋白水解液、辣味制品中苏丹红、腐竹中吊白块等17种可能存在的非食用原料非法行为进行生产企业现场专项检查。
通知还要求,各地组织部署好节日热点食品的专项抽查,重点针对乳制品、蛋制品、水产制品、酒类、饮料、茶叶、罐头制品(蔬菜、水果、肉类、鱼类)、方便食品等节日期间热销的食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重点地区、重点产品,特别是地方特色浓厚的食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加强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确保农村市场食品安全。(记者刘声)
质检总局:加强日常监管确保“两节”食品安全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一步加强节日期间的食品监管和执法打假工作,确保“两节”期间食品安全。
《半月谈》文章:完善食品安全防范机制
福寿螺、大闸蟹、“红心鸭蛋”、多宝鱼、桂花鱼……接踵而至的“问题食品”事件,让人们一次次“领略”了不法生产经营者见利忘义的“黑心”,也进一步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诸多“黑洞”。
一年又一年谁在制造食品安全事件"连续剧"?
日前“红心鸭蛋”“多宝鱼”等事件使食品安全这一“老问题”又成为社会热点。近期记者采访中发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质监部门以及食品生产企业,在监管、生产过程中存在种种“怪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