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社科院发布2007年中国社会蓝皮书(实录)

www.zjol.com.cn  2006年12月25日 14:41:5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006年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首次超过农村居民

  在这个里面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这么多年里,过去我们做持续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已经八年了,八年来是第一次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评价超过农村居民。虽然农村居民的绝对生活水平是低于城市居民的,但由于参照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它的主观一直是超过城市居民的。今年是第一次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评价超过农村居民。

  第二,社会保障。今年是第一年社会保障成为中国居民关注的首位。在过去五年中,处在首位的,除了“非典”那年以外,如果用过去十二年的水平来看,有一年是因为有洪水那年,环保是第一位。“非典”的时候就业失业,在过去五年中,就业下岗是第一位的。今年是第一次社会保障成为第一位。提到养老问题、医疗问题,对于医疗问题无论城乡居民产生的结构感是超过养老问题的。这存在对社会保障的担忧度的上升。今年有“社保基金挪用”的态势,本身社保的覆盖面比较低,又出现了腐败案件,使得居民有一个感觉。本来就这么点钱,再被挪用就没戏了,所以这是一个刺激因素。也是我们第二个值得关注的。

  第三,在农村居民生活的变化中,有一个因素是非常突出的,就是农村居民业余生活的变化,在以往是相对因素,比如说经济水平、农村的社会支持服务,相对来说是比较靠后的一个。但今年成为第一的因素。我们看到居民生活有一定进展的方面,政府方面也提出了利好的消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农村居民生活有一定幅度上升的同时,精神生活提出了较大的挑战。类似的问题,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我们说文化意识生活是其中的一个指标,但只要是城乡居民生活共建的问题。我们看农村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在公共感方面,农心的意识是弱化的。缺少最低限度的公共空间,包括文化娱乐空间,培养所谓的社区感。实际上,社区感是变成越来越抽象,缺乏具象的空间去巩固。我们做的公共服务的评价指数,发现在城市中,社区图书馆,社区中老百姓可供利用,又形成群体意识的空间是有很大的上升,但实际是严重不足的。在农村中的科技辅导设施是有较高的需求,但感觉实际上是不足的。这是城乡公共空间的变化,也是第三个和大家分享的。

  第四个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社会治安问题,社会治安的总水平有所上升。实际上我们把2005年、2006年两年与2004年比较,总水平是处于下降水平。去年出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农村的社会治安从感受上来说是明显下降。社会治安总体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已经影响到城市宜居水平。比如说广州、华南一些城市,其他的各个元素,经济水平、民众收入水平评价都是比较高的,但其中关键的是社会治安,人们的需求中安全是最基础的位置,如果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人民的总体评价就会有很大的下降。包括我们做县市长的评价中,华南城市的经济水平、民众收入水平评价都很高,但社会治安的评价,一票就能够把幅度拉下来。在对投资者的评价中,规模投资者、高品质投资减少,这也是和社会治安有密切的关系。当然,社会治安发展过程中,在我们看到大要案中,有两个元素是民众期望公安部门有所作为。当然现在警察难招,即使你招了步行巡警,巡警也是愿意坐在车里。老百姓是对步行巡警的安全感是比较高的,对在车里的巡警安全感很低。

  我们得到的结论就是在现代的家庭结构中,即使出现了较多的老人,社会压力更多的还是来自于独生子女。原因是在于家庭中的权利分配,在倒金字塔的分配之下,对后代的小孩,一个是给予资源更多、给予认可更多,上一代的牺牲更多。我们发现一个明显的改变,老人对于独生子女工作以后,实际上要他回来看他,生病要他回来伺候,和独生子女相比是减少的,不是增多的。上一代愿意支持小孩子提前买房,这是加强的。在多生子女的家庭里,这个是没有那么强的。所以我们说在现在这个时代,如果你是一个独生子女,你在家庭里角色比以往好扮演,你得到的资源较多,对你的要求较低,承担的义务较低。从老人来说,是愿意牺牲自己,当他真正有社会压力的时候,他要表达社会的意见,觉得应该提供养老的保障,它会转化为家庭外的社会压力,而不是家庭内的压力。这个观点对一些学者认为,认为独生子女的日子无法过了,实际上正好相反,独生子女的日子更好过了。这是会成为社会压力,而不是家庭内的压力。

  最后是关于消费倾向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读,我和李培林有一半是相同的,一半是不同的,我们用的方法是有差别,消费信心是在低水平。我们也知道社会零售商品总额是持续提升的,和美国相比,我们的消费信心指数远远低于他,但他的消费行为幅度是明显低于我们。如果你问人,现在是买房的时候吗?不是。你买了吗?买了。这是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方面的差距。实际上以前消费行为一直在启动,问题在于消费中,我把它总结为四句话或者是四个元素,第一个元素是目前的居民中,重要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投资性质。实际上他并不认为现在是进行消费的好时机,但他进行消费具有投资的期望。不仅是在于房子方面,还有电子消费品、电脑的投入、网络的投入,都带有投资性。大项消费具有相当部分的投资功能。第二是年轻人驱动的消费,我们现在做的消费是成人指数。在驱动家庭消费中,12岁到20岁的年轻人,对家庭进行消费,让家长进行消费,在预期消费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也是独生子女对家庭的独特的影响力。独生子女驱动,我们把它叫做青年消费驱动。

  时尚心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你觉得年年要换手机吗?不是。但是八个月就换,如果你不换的话,就会很落伍。这里有时尚消费的心理。35岁以上的人群到45岁更明显,个人消费资源是更弱的,转成下一代的时候会强化。包括我们这种转移可以看到财富支出的转移频率是增加的。在电子消费品的研究中,你会发现谈恋爱的人在购买电子消费品的比例与十年前比增加了16倍,比如说MP3会年年更换,尤其是女孩子换MP3,我们总结了,如果不换MP3,男朋友就要换。所以我们看消费心理指数的时候,一方面反映了一些东西,要和消费结合在一起看才能够看到完整的图景。谢谢。

  [谢寿光]:

  非常感谢袁岳博士,他把研究通过六个方面进行提示,我觉得每一个方面都可以成为我们非常好的新闻题材。比如说,不换MP3就换男朋友。我想电子制造商和经营商都会感到非常高兴的。刚才袁岳博士讲的是关于连续八年的城市居民的消费。下面我们有请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赵延东发言,大家欢迎。

  [赵延东]:

  我先感谢谢社长和李培林老师,给我与大家见面的机会。我要介绍的是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和挪威研究所一起进行的关于西部省份的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除了西藏以外,我们都进行了调查。在西部居民中抽取了44000个家户,调查涉及生活各方面的情况。李老师、谢社长在编写《社会蓝皮书》的时候,希望我们用这个数据来分析一下中国西部的贫困问题。关于贫困问题,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作为社会发展来说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但我们现在对这个问题缺乏比较好的数据,基于这样经验数据上的研究,也是希望通过这个研究解决这样的问题。

  首先,对于城乡贫困率的基本数据,因为我们要研究贫困状况,先要研究贫困县的问题,哪些县是贫困的,这有不同的标准。国际上也有不同的标准,每天1美元、每天2美元。这不是一个绝对的数额,有客观贫困的标准,还有主观贫困状态。我们用不同的标准对西部城乡贫困的状况进行估算,按照官方的标准来算,农村的贫困率在9%,城镇贫困是在13.5%。如果按国际每天1美元的贫困标准的话,农村是16.3%。近些年来城镇的新贫困群体的出现,下岗失业、低收入群体,他们面临的生活状况和生活的窘境,按照我们的说法,比农村的人员还要严重,因为农村还有一块地解决吃饭的问题。如果城市里,收入来源受到限制的话,面临的生活问题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我们从相对贫困线和主观贫困的分布来看,农村和城市的家户收入分配结构是比较相似的,从相对贫困线上看,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都在29%、30%左右。

  我国贫困群体有固定化趋势不利社会稳定

  我们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贫困群体都具有什么样的群体特征,首先看收入构成,农村这块的收入构成非常明显的就是农村的收入比较单一,反过来看,城市群体贫困特点恰恰相反,来源是比较多元化的,有农业收入、工资收入、转移收入。相反非贫困群体的构成是比较简单的。所以我们对这样的看法,为什么城市这块贫困的人反而更加多元?我们的解释就是这个地方可能和城市来源,工资性收入是不够的,所以他们不得不依赖更加多的收入来源获得收入,从人口学特征看,贫困群体用家庭抚养系数来看,抚养系数是未成年人对老年人的负担指标。农村贫困家庭的抚养系数是比较高的,基本上是两个劳动力就需要抚养一个老年人或一个未成年人。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贫困家庭的抚养系数都高于非贫困家庭的抚养系数,所以这种压力是导致他们贫困的原因。可以看到一个特点,在城镇地区,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家庭的老年抚养系数差别不大,主要是儿童抚养系数,贫困家庭比较高。所以在城市地区,抚养下一代的压力比较大,特别是对于贫困家庭来说。

  教育和健康,刚才李培林研究员和袁岳博士都介绍了,这都是社会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的研究中也看出,教育对贫困家庭的压力特别大。实际上这种压力主要体现在费用和支付能力上。从学校和医疗机构的普及性来看,贫困家庭和非贫困家庭的差异并不是很大。我们测量不同人群,他们居住的区域附近是不是有学校,是不是有医院,贫困家庭和非贫困家庭是差不多的。但在费用可以看出来,我们先看教育费用,从绝对支出来看,贫困家庭的教育支出要比非贫困家庭高。但从教育费用承担的比例来看,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要远大于非贫困家庭。我们从这个图可以看出,25%的贫困家庭教育支出超过了收入的50%,也就是说教育的支出是他们收入的一半以上。

  从健康医疗费用来看更加如此,在贫困家庭和非贫困家庭既使是在绝对医疗的差异也是非常小的。可以想像,在医疗费用所占家庭比例,贫困家庭的负担要大多了。我们计算的结果,25%的农村贫困家庭一年的医疗支出超过了全年的收入。这些人要看病,只有动用积蓄或借贷,因为全年的收入是无法承担全年的医疗支出。

  在贫困地区中有80%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与前面的收入来源结果也是可以形成印证的。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农村地区生产活动的多样性。在城镇地区也很明显,失业与贫困之间的关系是相当明显的。城镇贫困家户18%是有失业者的,在非贫困家庭中只有7%。

  政府缓解贫困措施有两个,一个是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一些必要的设施和服务。另外一个就是为低收入群体和贫困群体提供社会保障,给他们提供最底线的安全网。我们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基础设施方面,政府的措施很有成效。在水电、通车、医疗教育的稳定性方面,贫困和非贫困家庭差距不是很明显。相对而言,在社会保障问题上,从医疗保障来看,农村居民整个享有医疗保险的程度是比较低的,平均10%左右,包括所有的医疗保障和商业保险。城镇地区要稍微好一些,但最需要保障的贫困群体,他们享有的保障比例也只有20%左右。与此类似的,包括事业下岗津贴,最低生活保障,也是有这样的问题,覆盖率也不是很高。所以这对于贫困群体来说,最低的底线安全社会安全网并没有起到帮助所有贫困群体的作用。

  与贫困相关的,它不是一个单独的社会现象,它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说我们看到贫困群体固定化的问题。也就是说,贫困群体缺乏向上流动的机会,整个社会贫困群体长期固定在这样一群人中。我们从调查中也发现了这样的趋势,比如说我们看到群体贫困对自己生活未来改变的预期更低。贫困群体对子女就学的预期也比较低。预期自己的孩子读到大学水平的,在农村地区只有百分之十几。而当我们问到为什么会对孩子的预期比较低的时候,很多人都回答费用比较高,无力支付费用。教育费用居高不下,对于贫困群体来说,造成的负担是比较大的。最后从贫困群体的社会网络来看,无论在农村地区还是城镇地区,贫困人群交往圈子都比非贫困人群的交往圈子小得多,确实存在社会隔离问题,因为他们与社会交往比较少,会引起更多的问题,能够动用的社会资源更少,会带来贫困群体的固定化问题。

  贫困群体对社会问题的感知。在农村我们可以看到,贫困群体对于社会各种问题严重程度的判断,显著比非贫困群体高。比较集中的问题,他们感觉比较严重的问题,包括贫穷问题、贫困问题,贫富差距比较大,还有失业问题。在城镇地区,贫困群体与他们的直接关联的问题,比如说失业、交通问题、水电不足的问题,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判断比非贫困群体要严重。像干部腐败、空气污染、环境污染的问题,他们比非贫困群众感觉低一些。贫困群体感受到的是直接关系的近一些的问题,非贫困群体感受的是直接关系远一些的问题。

  收入结构与就业问题。农村贫困群体的就业活动特征是单一依赖于农业生产,因此可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农民就业的多元化将是缓解农村贫困的有效途径。基础设施问题,各级政府近年来为加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所做的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贫困群体对基础设施的可及性仍有需改进之处,但与非贫困群体的差距已大大缩小。可以预期,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今后的扶贫工作的直接作用可能会逐渐减弱,但仍能通过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间接地推动扶贫工作。

  教育与健康。贫困人口常常表现出教育水平较低,健康较差的特征。但近年来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给贫困居民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这也提醒我们要注意,除了提供可及的基础设施以外,还要注重为他们提供公共服务,使他们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能够看得起病、上得起学,这样才能使他们摆脱贫困的机会。

  社会保障与保险。当前社会保障工作存在覆盖面过窄、保障水平过低、针对性不够等诸多问题,最后的“社会安全网”无法起到底线保障,兜住所有的贫困人口的作用。

  贫困的固定化。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的贫困群体有“固定化”的趋势,这对于社会稳定和谐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政府及社会应努力为贫困群体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使贫困不致于成为某一个社会群体的固定特征,甚至一代代传递下去。

  对贫困群体态度与行为的调查研究。应该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心态和社会行为的形象,来提出一些措施进行解决。

  社会保障成为06年城市居民首要关注社会问题

  [谢寿光]:

  感谢赵延东先生。下面有请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陈光金发言。

  [陈光金]:

  谢谢主持人,前面各位分别从宏观和专题的角度对《社会蓝皮书》做了介绍。我想根据我参与蓝皮书的编辑,整个统稿的过程当中,我认为比较重点的一些问题,跟大家做一说明。

  从宏观角度来看,我想跟大家谈的有五个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当然还是党政领导干部对于改革问题比较关注,以及他们脑子中什么问题重要。因为党政领导干部对社会问题的把握,在较大的程度上会影响社会未来发展的走向。第二个大问题是劳动关系的转型,以及我国当前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核心的问题就是将来劳动关系将成为我国社会关系总体当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关系。第三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觉得是社会心态问题,关于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广大的人民群众对相关的重大问题究竟怎么看?这些看法对我国经济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什么影响?我觉得这些问题也是我们需要着重关注的。第四个问题,是就业与社会保障的总的形势。民生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第五,其他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前期准备不足,所以我想着重谈一下这五个问题的我自己的观点。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值得关注的点,第一个是总体上的评价,李所长就我们的全部调查有一个整体估计。党政领导干部怎么看的呢?大部分认为社会形势非常好、较好的比例,合起来占73.3%。这个比例与2000年、2002年持平,2004年高一些,比2005年低一些。2005年,我们知道社会出现了很多问题,但2006年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改善。为什么党政领导干部认为比较好的比例会低,这个问题值得关注。

  关于党和政府在2006年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进展情况,如何评价的?领导干部的评价,这项调查提供了77个工作领域,打60分以上的只有两项工作。一个是保证经济的增长势头,第二是处理好国际事务。2006年,经济工作这块做得是可以的,保证了超长周期的增长趋势。在国际方面,我们也有很大的进展。除了模式和理念,也有了一个比较科学的调整。所以在这方面大家的评价是比较高。另外有9项进展不够显著,其中包括调整收入分配、解决下岗失业问题,推动医疗卫生试点改革,这三项比较差,只有6.3%的人认为进展是比较显著的。我想这个问题也是2006年社会形势的基本状况。从9项问题以及3项最差里可以看到,社会发展问题确实进入了党政领导干部思考的范围和视野领域之内,过去更多强调经济发展,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社会发展问题随着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对这个问题也越来越高度重视。

  在2006年整个工作当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我们的调查与其他的各种调查结果大同小异。最重要的三个问题:社会治安、居民收入差距、“看病难、看病贵”。其他的还有腐败、失业、社会风气和教育不公平。从这些方面来看,党政领导干部的思考和普通老百姓的思考比较接近,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明,党政领导干部并没有忽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滞后等问题。这点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党的领导干部关注的改革焦点,根据他们自己的看法也有几个,第一个收入分配,第二个机构改革,第三个是医疗改革,第四个是科技体制改革,第五是劳动就业问题,这五个方面是2006年各级领导干部关注的大的问题。

  今后改革取得成效,靠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有四点是党政领导干部比较关注的,第一点是进一步转变行政机构的职能,这个问题也讨论了很多年了。如何把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这样的工作切实付诸实践,这也是在今后几年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第二,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中央重拳出击,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陈良宇”被拉下马,以及一大批干部被赶下来,都说明2006年反腐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这也关系到改革能否取得成效,这是所有党政领导干部里大多数人的看法。第三是要处理好党政关系。这个问题是在2004年是第一个问题,现在已经降到第三位,反映出这项改革已经取得了进步。最后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严格推行干部任期制度,当然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比如说县市一级的,那种更换,对于地方经济究竟是好是坏,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今后一段时间如何保持社会稳定,主要有六项,第一是要保持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第二是要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第三是要调整收入差距,第四要解决失业问题,第五是要遏制腐败,第六是要整顿社会治安。刚才袁岳博士也强调到社会治安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从这方面来看,党政领导干部对这个形势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

  我们这次全国抽样调查,有一个相关的课题就是社会心态调查,已经得到了一些结论,关于目前我国社会心态基本的状况判断,有这样六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第一个就是广大老百姓生活压力感,在目前来讲是比较强的,很多人感到生活充满压力。这些压力来自于哪些方面呢?收入比较低,而且是不稳定。这是第一位的问题,第二个重大的压力是来自于医疗支出,收入不能承受的。第三个是住房支出,第四是教育支出,第五是就业困难,失业困扰家庭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最后也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就是人情,也是造成压力的来源。现在有一个社会现象,很多人总要利用一个机会,搞一次宴席,这个宴席过去是人情交往,但现在是收回过去投入的考虑占越来越大的比重。

  第二个方面是社会安全感,总的来说社会安全感是比较高的。但这方面有两个社会安全感是比较低,一个是食品安全感,第二个是医疗安全感,这也反映了这两年来我国在社会方面出现的问题。第三个方面是社会信任感的问题。我们的调查当中也列示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对象,来看大家对各方面的信任程度如何,现在来看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是最高的。我们平时在观察和考察的过程中,也会发现,中央是好的。这样一个基本评价在人民生活当中是比较普遍的,其他各方面来讲,有高有低,但都没有超出对中央政府的信任感。

  对于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我们更关注的是不满意的方面,有三个方面是满意度最低的,一个是社会保障,第二个是医疗卫生服务,第三个是环保问题。这里面当然医疗和社会保障人民不满意,这是完全可以预期到的。但环保问题,达到这样的高度,成为第三位最不满意的一个问题,这充分表明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增长方式的调整问题,如何保证环境,安全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生态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问题。

  第五个方面关于社会差距与矛盾的认知。社会认知贫富差距是社会最大的差距。社会差异最大的是穷人与富人之间,但包括发生矛盾、冲突的是干部与群众之间。这是非常要点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高度注意,因为这两个问题其实是相关的,在许多其他矛盾冲突方面,这两个矛盾都是有关系的。最后就是收入差距,谁发财、谁不发财,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从我们的分析方面,教育程度,不正当的挣钱手段,已经作出努力,被认为人们致富的因素。第一个是教育程度,第二个是不正当手段,第三个是财政资产评估,我们可以看到大体上,可能这种正向的因素和负向的因素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所以我们再分配收入机制上是存在问题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收入分配机制本身存在社会合法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将来这个社会如何在情绪上、在社会心态上能够理顺一点,在这个方面是值得关注的。

  第四个是就业与社会保障形式。就业有两个要点,2006年的突出两点,中央出台了很多关于农民工的政策,从就业准入和阻碍流动方面,取得了解决问题的进步和突破。出台了一些好的政策。但它也存在突出问题,第一个是就业结构性张力比较大,就是说低素质的体力劳动供给比较多,大于需求。但素质比较高的,劳动力的供给小于需求,这就造成一种结构性的紧张。这个问题,这几年来都存在,今年这个问题继续突出地存在。第二个问题就是社会保障体系本身的二元化,尤其是城乡的复制,在用到统筹城乡安排起着很大的作用。现在农民工很多问题,实际上都是和城乡统筹相关。所以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能否统筹,还有一个是环境基础条件问题。

  总的来讲,今年社会保障各方面都取得进展。但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发展的空间、余地还比较大,最突出的是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改革,就是把个人帐户这块,由过去本人工资11%,调整为8%,同时不把单位缴纳的养老金划为个人帐户,我们认为这是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因为单位缴纳进入社会统筹,会有一个社会逆向调节的作用。如果全部到你个人手上,工资越高的,得到国家补贴也越高。同时它又会影响到一部分人,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比如说农民工,单位缴纳的也不归他了,这也会影响他,这个问题已经在实际当中出现。

  医疗体制改革有四个问题是值得关注的,2006年是反思、争议、探索。第一个问题2005年医疗体制弊端受到大量的揭露,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并没有明显好转。第二个问题就是医疗改革的目标,要害就是所谓第三方购买服务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第一方是病患,第二是医药部门,第三是社会的医管机构。应该采用第三方购买服务解决一系列的弊端。第三个要害问题是如何恢复医疗体制社会公益性问题,这成了很大实践上的难点,无论从教育、医疗和设施卫生体制建设等各个环节,存在的大量的制约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我们的医疗改革也是很难取得进展的。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医改方向,谁来主导?医改的方向还没有确定。究竟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这是理论界和医务界争论比较大的方面。各方面的争论都比较大,还没有一个整合的东西出来。这五个方面从宏观来讲涉及到社会发展问题,当然也不是说其他的问题不重要。各个领域的问题都有一些研究成果在这本书里,可供大家参考。重点是我想提这几个要害的方面。谢谢大家!

  [谢寿光]:

  非常感谢陈光金博士对蓝皮书要点问题进行了报告,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安排记者提问了。今天五点李培林所长和袁岳博士也会作客新浪。另外,我在这里再发布一个信息,明天上午,同样在这个地方,有一个中部蓝皮书的发布,关于中部崛起的问题。

  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编辑: 何始玉
·广州社科院研究称广州8成犯罪主体是外来人员   2006-12-18
·社科院经济蓝皮书预计明年就业缺口达1500万   2006-12-08
·社科院财税专家指出:开征遗产税符合中国国情   2006-12-08
·社科院经济蓝皮书预计明年就业缺口达1500万   2006-12-08
·社科院专家解析房产调控:北京房价上升正常   2006-12-07
·中国传媒大学社科院自考部雇人代理招生拒付费   2006-11-29
返回国内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