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之前,有人说绿色GDP是一个“难以实现的乌托邦”,面临无数难关。
10省市的试点,虽然只是推行绿色GDP长征中的一小步,但却迈出了从理想到现实的一大步。
试点不只是探索、创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试点的目的。10省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遭遇的困惑、困难、困境,对绿色GDP的未来更具启示意义。
困惑:不应该敏感的绿色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10省市试点情况,恰遇各省“谈绿色变”的敏感期。某媒体“一些省市要求退出试点”的报道,把试点省市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样一来,记者到相关部门的采访要求,有的被婉拒,有的被敷衍。
公允地讲,试点省市至少不应该是首先被批评的对象。试点之初,国家课题组原本设想在全国各地区选择代表省份参加。自愿报名的结果是,西北地区省份无一参加。不参加或者“只做不说”,暗含这样一个信息:绿色GDP在有些地方并未得到完全认同。
绿色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一旦实施绿色GDP,人们心中的发展内涵与衡量标准就要随之改变,同时由于扣除环境损失成本,也会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数据大大下降。目前,许多地方仍然唯GDP至上,在这种观念支配下,要进行绿色GDP核算,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做不做”的问题上,有些地方由于观念陈旧选择了放弃。而试点省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了“心魔”。地方统计部门普遍反映,由于对环境业务不熟悉而“感到无从下手”、“感到任务不明确”。由于调查统计工作琐碎、繁难,一些地方工作人员感叹:课题中最为繁重和基础工作的调查由我们地方来做,我们提供基础数据,国家课题组则计算这些数据。
国家环保总局一位领导对地方在试点过程中的心态变化做了形象而生动的描述:从好奇到怀疑、从期望到失望、从信心百倍到赶快交差。
目前,各试点省市的核算工作已经结束,正在接受国家课题组的验收。有媒体报道,有的试点省已经表态“初步决定不参加验收”。而核算的具体结果,到目前为止,10个试点省市还没有一家公开发布。
关于没有发布的原因,试点省市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公布数字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经过核算,某某年GDP的5%要扣除掉’,这个数字能说明什么呢?”二是对于公布结果有顾虑。认为当我们把一个新砝码加进去的时候,在看到正面效果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负面效果。在污染损失评价中,人为操纵的空间过大,一些地方官可能会为了出政绩,既不专心抓发展,也不专心抓环保,而是跑到评估单位“攻关”去了,绿色GDP的执行结果可能出现偏差。
困难:事非经过不知难
其实,在绿色GDP试点之前,有许多困难是可以预料到的,比如理论不完善、没有可借鉴经验、数据不全、资源环境难以估价等等。即使国家课题组提供了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在地方具体试点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现实问题还是不断摆在面前等待解决。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此次试点工作,其经费来源是中央和地方各自筹集、各自负担。国家课题组估算地方核算经费大约在100万元~160万元之间,在试点过程中,落实经费成为开展核算工作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浙江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处长朱天福说,国家课题组的预算编制是一份标准的学术课题的经费预算模式,都是些“劳务费、交通通信费、印刷复印费”,并没有考虑到试点调查过程中的实际难处。由于财政厅对绿色GDP核算这个新生事物不了解,只拨了100万元,而这些钱仅够省一级的,下面经费还得自行筹备。目前,一些省市明确表示不再参加2007年的试点工作,其理由正是“经费不足”。
对于绿色GDP核算而言,取得真实、详细的数据是最基础的工作,遇到的难题也最多。“拿到一个数据很不容易,即使是环保部门下面的监测站,我们去拿数据也要做很多协商工作,按说这些数据都应是公开的。”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感叹道。
辽宁在试点过程中反映,由于绿色GDP的基础支撑数据还不完善,难以满足调查和核算需要。比如大气健康和水农业调查的数据没有达到设想要求,对关键技术参数的确定带来很大难度,个别指标只是在省级层面,不能分解到各市,也影响了核算的质量。
大量需要直接测量的原始数据采集难度更大。一些调查方案不够细化或者过于完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对地方调查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由于“难度很大或者设计比较偏向理想化”等因素,浙江最终没有开展建筑类型与材料存量调查、水污染与人体健康效应研究、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效应研究等3个项目。
“打个比方说吧,建筑类型调查即便仅在杭州进行,按照1%的样本量,大致就需要调查人员数清楚20个小区的每一个窗户、墙面等;再如人体健康效应研究,建立起模型至少需要搜集到一些医疗机构近10年的档案资料,难度可以想象。”朱天福说。
各省在试点过程遇到的另一普遍性问题是人才问题。由于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环保领域的问题比较陌生,实际工作中感到难度很大。为此,国家课题组先后对地方工作人员进行了三次技术培训。王金南形容这个过程是“边培训、边核算、边总结、边提高”。另外,由于地方统计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人手不够也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困境:绿色GDP不能“孤军取胜” 环保是一项大战略,绿色GDP作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要发挥作用不能“孤军取胜”。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除了东部各省,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开展绿色GDP核算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一系列制度政策去推动。”
绿色GDP核算的相关制度建设对保证核算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而现实中,绿色核算的制度安排基本空白。亟待建立的相关制度包括:资源环境统计制度、相关标准法规制度、核算工作制度,以及研究如何利用绿色GDP核算过程和结果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如环境税收、环境补偿,尤其是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等。
绿色GDP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土资源、水利、林业、环境、海洋、农业、卫生、建设、统计等多个部门,因此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亟待建立。多个部门共同开展工作,合作得好,可以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合作不好,难免相互掣肘,工作就难以开展。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就曾遇到环保与统计两个部门互相推诿的情况。
绿色核算不是目的,不是通过绿色核算就可以实现科学发展,还有大量实实在在工作需要做。微观上,要提高公民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程度,对企业经营活动要有一个资源环境评估,提倡循环经济模式,限制破坏性生产。宏观上,绿色核算的数据和信息要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为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为区域发展重新定位,为产业调整、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背景资料和技术支撑。
绿水青山也是政绩
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言,GDP的上升毫无疑问是政绩。但是,实现绿色GDP的发展,保护了绿水青山同样是政绩,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绩。
绿色GDP是扣除经济发展对自然和人的损害之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净值,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观念之上的新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绿色GDP更能科学地衡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短短两三年时间,“绿色GDP”在我国由一个冷僻陌生的专业名词,正在迅速走向一个能实实在在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和战略;由学界开始走向社会;由政府文件、工作会议和宣传培训开始走向决策者、管理者和公众。在这种大背景下,全国10省市的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全面铺开。这充分表明,绿色GDP核算在我国正处于一个由理念倡导向试点核算推进的重要关键时期。
绿色GDP试点迈出可喜一步意义不只在核减GDP数字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建立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体系,2005年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10个省市启动了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调查为内容的绿色GDP试点工作。这10个试点省市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目前试点调查和核算工作基本完成,进入专家验收评审阶段。
这次试点具有开创性、先导性。通过试点,检验了绿色GDP核算技术与方法的可行性,完善了核算框架和技术方法,并为全国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人才、资料、经验。建立绿色GDP是一项长期的、跨部门合作、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这次试点克服重重困难,可以说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试点的目的也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绿色GDP从概念走向应用,试点地区在全国先行一步,其经验、探索和存在的困难无疑对其他地方有重要借鉴意义。《半月谈》记者分赴试点地区,采撷到试点过程中的第一手信息并与大家分享,旨在推动这一工作。
绿色GDP遭遇阻力如何化解
“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12月9日揭晓,发布中国第一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的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获得了特别奖。不过课题组表示,绿色GDP没有获得地方政府普遍支持,有不少省份要求退出核算试点。获奖本身表明,民众对绿色GDP寄予厚望,一些地方政府不支持则显示绿色GDP测算还面临较大困难。两者同时出现,反映了绿色GDP的两难困境,惟有放宽视野,方能解决这一困境。
绿色GDP虽然“叫好不叫座” 但一定要进行到底
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日前透露,绿色GDP没有获得地方政府普遍支持,有不少省份要求退出核算试点。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强硬地表示,环保总局一定会坚持到底。“就算只剩下一个省,我们也要把它算完。”
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有助于中国经济转型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近日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我国第一份考虑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该报告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绿色GDP”核算工作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
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有必要从根源上反思前期的经济发展思路,以“绿色GDP”核算体系建立为契机,更加注重劳动的有效性,注重发挥人在经济发展中创造的价值,将经济发展动力真正地转向科教、人才兴国上来。>>>点击详细
绿色GDP:以务实的行动来回应质疑
中国首次公布绿色GDP核算报告(资料图片)
2006年9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向媒体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首次发布绿色GDP数据,也是对前不久英国《金融时报》有关“中国已放弃GDP‘绿色核算’计划”的最有力回应。
这一成果是技术组两年来对各地区和42个行业的环境污染实物量、虚拟治理成本、环境退化成本进行了核算分析的结果,也是扎扎实实务实行动的结果。7月初,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该项目成果专家评审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院士和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该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
环保总局:绿色GDP为干部政绩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GDP为干部政绩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应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中。“将绿色GDP纳入干部政绩考核,除了绿色GDP核算工作本身需要完善以外,还需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说,在近期内,绿色GDP核算与干部考核挂钩只能分步实施。通过绿色GDP核算过程与结果的数据分析,建立一系列的与绿色GDP相关联的指标,纳入到干部政绩考核中。这些指标可以是:万元GDP的能源消耗,万元GDP的水资源消耗,万元GDP的土地资源消耗,万元GDP的废水、COD、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等等。
全面推进"绿色GDP"核算
相关专家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可以视为国家今后将全面对“绿色GDP”进行核算和考核的一次全面预演。如果我们一味核算和考核粗放型的GDP,不将生态和环境成本计算在内,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可持续的目标就很难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