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6日宣布,为时两年的大渡河中游考古告一段落,目前已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期至商周时期遗址群,显示出大渡河中游在商周时期以前已有发达的文明。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介绍,为配合大渡河中游的瀑布沟水电站建设,2004年和2006年,该院瀑电考古队在大渡河中游汉源县、石棉县的淹没区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共对11个遗址或墓地进行了1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逾6000平方米。目前已发现并清理了各类遗迹261处,其中新石器时期至商周时期的遗迹达70多处,出土陶、石、铜器等各类器物小件逾2000件。
“其中新石器时期至商周时期考古发掘的收获尤为显著。”高大伦说,“特别是位于汉源县大树镇的7处遗址,是一个呈连续分布状的大遗址群聚落,分布极为密集,在四川是仅次于成都平原的遗址群。”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瀑电考古队领队刘化石称,在新石器时期的遗迹中,发现了房址和灰坑,另发现有少量灰沟和窑,出土器物主要以大量陶器和石器为主,并发现有少量的骨器。
“房屋基址遗迹按构建方式的不同,可分成石构房址、木骨泥墙式房址、平地起建的木构房址三大类。”刘化石说,“石构房屋基址共有7座,墙体均用块石垒砌而成,屋内有用石块环绕成的圆形火塘,居住面用碎石拌泥铺成。石构房屋基址,以前在四川仅发现于丹巴罕额依遗址和宝兴雅尔撒遗址;成排石构房屋基址,在四川尚属首次发现,在全国也属罕见。”
在金钟山遗址、三星遗址、麻家山遗址等商周遗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斧、锛、凿、刀等大量石器。刘化石说:“陶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平底罐、高柄豆、尖底罐等器物,明显受到成都平原蜀文化因素的强烈影响;另一类为侈口罐、桶形器、缸等器物,这应该是大渡河流域的一种土著文化。”
据刘化石介绍,比较典型的麦坪遗址包括15座商周墓群,其随葬器物及放置方式属于首次发现,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文化风貌,成为建立大渡河中游商周时期考古学序列的重要新材料,也为研究民族的迁徙、融合提供了新的资料。
桃坪遗址祭祀坑中,出土了各类商代陶器残片数百片,绝大部分陶器与三星堆文化中期相同或相似。刘化石说,这证明蜀文化的影响在商代已达大渡河中游,这必将对早期蜀文化的分区研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