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时评:普通人也能获科技大奖

www.zjol.com.cn  2007年03月01日 07:30:0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颁发,四个最重要的奖项首度没有空缺,无疑很是令人振奋。同时让世人瞩目和惊叹的,是工人农民首次登上了国家科技奖领奖台,摘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人民日报编辑部特邀三位工人农民获奖者到报社做客,采访他们的创新故事。三位获奖者何许人也?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河南农民李官奇、一汽大众汽车公司工人技师王洪军、宝钢炼铁厂工人技师韩明明。

  这三位获奖者,工作岗位十分平凡,却为何能得此荣耀?在令人有些不可思议的背后,原因其实很简单,是创新成就了他们。

  然而,这种创新,决不是只停在脑海、挂在嘴边的某种想法,而是作用于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李官奇说:“俺们农民就爱琢磨怎样少花钱、多挣钱。”王洪军说:“我就是想把本职工作做好,遇到问题把它解决。”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分明道出了创新的真谛。

  仅以王洪军为例。开车的人大抵也会犯愁,轿车钣金凹进去了怎么修?漆面会损坏,还费时费力。王洪军干的是车身修磨、钣金返修等工作,他一定比常人想得多,想得深,如何解决问题?结果,他研制了一种不破坏漆面的返修工具和修复法,这种以他名字命名的“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已在业内小有名气,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

  王洪军、李官奇他们的创新实践表明,创新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它源于实践,也扎根于实践。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异常丰富的创新素材,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做有心人,去思考问题,去多想办法。同时,只有把这股子“爱琢磨”的钻劲,“遇到问题把它解决”的韧劲,与我们的实践和需要紧紧结合起来,创新也才可能出成果,成果也才能更适合我们的需要。

  在不少人眼里,一谈自主创新,就觉得那是尖端技术,只有科学家设计师工程师才能干,与普通人无缘。这是一种误解。创新当然有高新技术,但普通技术领域也存在创新。创新也不仅仅是技术领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等都有创新。创新并非那么高深,很多时候它就在你我身边的大事小情中。一个点子,一个想法,一个创意,面貌就可能从此改变。创新这事,科学家要干,普通人也应该干。韩明明们的故事证明,只要你做个有心人,认真干下去,就必有所成。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任务很繁重,却也离不开普通人创新的意识与实践。有了普通大众的主动参与,在各自岗位上奉献自己的智慧,争做“有理想、有头脑、有知识、有技能、有创新意识的螺丝钉”,我们必定能够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而当创新的意识在普通百姓中扎下根去,真正变成我们工作生活的一种方式与习惯,我们的民族必定生生不息,我们的事业必定蒸蒸日上。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陈家兴 编辑: 陈惠娟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将捐出全部奖金   2007-02-28
·工人农民首上国家科技奖台 三获奖者谈创新人生   2007-02-28
·展开民族腾飞的翅膀—祝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   2007-02-28
·北京市20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2007-02-28
·工人农民首上国家科技奖台 三获奖者谈创新人生   2007-02-28
·展开民族腾飞的翅膀—祝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   2007-02-28
返回国内新闻

 
高层动态
·公安部培训五百新闻发言人 孟建柱:拓展民意沟通
·快讯: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4日在上海举行
政策动向
精品专题
·神七发射:我们在现场
·【专题】2008浙江在线记者辽宁行
·华南虎——媒体报道更多页
·专家点评更多页
·消费影响更多页
·投资理财更多页
·宏观经济更多页
·学习十七大精神体会
·华南虎——媒体报道更多页
·党代表归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