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是第29个植树节。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06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去年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5.5亿人次,完成义务植树21.6亿株,新增基地面积481.6万亩。义务植树尽责率为5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为此接受记者采访,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加快国土绿化进程等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
记者:我国植树节的确立及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开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作用?
贾治邦:全国义务植树运动在全国持续开展26年来,有力推动了我国生态状况的改善。全国的森林覆盖率由1981年之前的12%提高到目前的18.21%,全国森林面积由17.29亿亩提高到26.2亿亩。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我国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还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林产品。仅以生产提供木材为例,50多年来,全国累计消耗森林资源高达130.12亿立方米,相当于全国森林资源已基本采伐利用了一遍。
此外,从生态文化建设看,近几年来,我国的森林文化、生态旅游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已建立各级森林公园1928处,2006年有2亿人次到森林公园观光旅游,享受新鲜的空气和大自然的美景。从促进社会就业看,据专家统计,我国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对就业的贡献就达到4217.6万人。
记者:近年来,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我国国土绿化事业取得了哪些新的成效?
贾治邦:自1982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全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104亿多人次,累计义务植树492亿多株。其中2006年全国参加义务植树人数5.5亿人次,植树21.6亿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由2005年的45%提高到55%。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2.54%,绿地率28.51%,人均公共绿地7.89平方米。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推动了国土绿化进程。2006年,在退耕还林任务明显减少、造林难度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全国完成营造林面积7800多万亩。特别是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又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保护森林14.3亿亩,营造公益林1300多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营造林1700多万亩。
与此同时,造林绿化的质量明显提高。全国林木种子合格率达93%,苗木合格率达95%,林种树种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和改善。
记者: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十一五”期间,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引导并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国土绿化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贾治邦:“十一五”期间,要创新义务植树管理机制,以建立义务植树基地为重点,结合开展认种认养绿地、造纪念林,领养古树名木,“以资代劳”等多种形式组织义务植树。建立健全义务植树制度体系。落实义务植树属地管理的规定,建立地方各级政府义务植树责任制,严格执行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拓展和丰富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兑现奖惩,不断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
全面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大对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启动石漠化防治等新的生态建设工程,尽快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此外,还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各级绿化委员会要做好宏观指导、宣传发动、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评比表彰等工作,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工作。
记者:国土绿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请您谈谈农村绿化和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贾治邦:近年来,各地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农村绿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一些地区已初步实现了农村环境园林化,农家庭院花果化,道路河渠林阴化,形成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生态人居环境。“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在全国各地扎实推进,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绿化生态示范村屯和绿化示范乡镇。
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强劲发展。2006年,全国林业总产值超过9000亿元,木材产量7802万立方米,人造板产量6380万立方米,干鲜果品产量9000多万吨,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值2000亿元,森林旅游综合产值1000亿元,林产品贸易额突破470亿美元。林业生物柴油、生物酒精和生物发电等生物质能源发展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林产工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干鲜果品和木本粮油、竹产业、森林药材、森林旅游等已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
记者:我国农村正在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项改革对植树造林和生态建设有何影响?
贾治邦:我国有9亿农民,农民是植树造林的主力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植树造林和生态建设的热情,使农村林业建设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变“要我造林”为“我要造林”,造林难、抚育难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过去,造林是政府提出的要求和任务,造林不成活、成活不成林是政府和林业部门最担心的事。现在,造林是农民的愿望和利益,选好苗、种好树已成为农民自己最操心的事。
二是护林看山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护林难、防火难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过去,农民对偷盗林木和森林火灾很少关心。现在,每宗山林归属明确,“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
三是生产要素开始向林业聚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真正成为了山林的主人,他们敢于向山上投资,舍得向林业投入,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科技兴林深入人心,林业科研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成为了老百姓的“香饽饽”。特别是农户以自家山林为资本与企业联营,吸引了大量林业发展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