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 每抓住一名腐败的官员,身后总有一个甚至一串权力与资本交易的故事。在两会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期间,人们可明显地感受到,权力和资本交易引发的腐败,正成为中国反腐的重点领域。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披露,2006年中国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33668件,立案侦查涉嫌职务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736人,其中厅局级202人、省部级6人。
相比以前侦查的腐败案件,权力与资本交易产生的腐败已经呈高发趋势。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的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邵道生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腐败渐渐从商品流通领域转变到资本领域,利用权力对资本进行“寻租”的腐败,如今表现在国企改制、大型工程建设、土地流转和金融运营等众多方面,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必须面对的反腐重点领域。
这种腐败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邵道生认为,“不法奸商+神秘的关系资源+难以撼动的权力背景之间的黑金交易”是权力资本腐败的核心内容,也是地方性腐败利益集团形成的基本公式。它不仅涉及官员与商人,还有侧身其间进行利益均沾的各种“关系人”,一旦犯案,则是案值巨大,窝案、串案(腐败团伙)比较显著。
因为涉及权力资本腐败,本次两会上就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资格被停止或取消。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收受不法业主所送现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所涉的也是一起严重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
邵道生说:“2006年发生的上海社保基金腐败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权力资本腐败案。案件中,最高层有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做后台,周围有一大帮掌握着地区实权、能影响当地政治生态走向的陈良宇的亲信,还有一些不法奸商。”
针对权力资本腐败的特点,中国去年加强了打击商业贿赂的力度。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9582件,涉案金额15亿多元。除医药购销领域外,“反腐利剑”还直指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等商业贿赂“高发区”。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尚宇分析说:“商业贿赂常常披着正常商业回报的外衣,具有隐蔽性、欺骗性。目前已开始渗透蔓延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带有明显的行业和领域特性,且多与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权钱交易有关。”
由于这种案件影响面广、性质恶劣,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就此提出了加强制度与机制建设、制定《廉政法》、设立国家预防腐败局、拓展国际司法合作加强追逃等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认为,“反腐败是一件大事,不能指望一部法律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综合治理,包括政府的改革,以及对政府官员过多掌握资源的制约。”
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到处存在巨大的利益诱惑,有些地方或行业还形成了特殊利益集团。邵道生认为,受传统官本位思想影响,“升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官迷还不同程度存在,现有制度还不能完全有效地预防和阻止这些非法利益联盟。“针对这种权力资本腐败的斗争将是长期的、严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