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世界气象日的由来
新华网北京3月22日电 1947年9月,国际气象组织在华盛顿召开了有45个国家气象局长参加的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1950年3月23日该公约正式生效,同时该组织将名称改为世界气象组织。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决议,把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
在这张2006年9月20日公布的照片上,一座从冰川分离出来的冰山漂浮在格陵兰岛西南的海面上。当天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格陵兰岛上厚厚的冰雪覆盖层融化速度比科学家预计的要快得多。
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各国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情况以及气象部门在经济和国防建设等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推动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
为使庆祝“世界气象日”的活动更具有实际意义,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为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选定一个宣传主题,号召世界各成员国以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活动。主题的选择主要围绕气象工作的内容、主要科研项目以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如:
1997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天气与城市水问题”;
1998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
1999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天气、气候与健康”;
2000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世界气象组织——50年服务”;
2001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天气、气候和水的志愿者”;
2002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降低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的危害”;
2003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我们未来的气候”;
2004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
2005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2006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预防与减轻自然灾害”。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因为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科学联盟不久前联合发起了第四次国际极地年计划(2007年3月1日—2009年3月1日),而南极和北极是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这一地区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
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南极和北极是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这一地区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世界气象组织将2007年世界气象日(3月23日)的主题确定为“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这是2005年9月北极地区海冰景象的卫星照片。据测算,北冰洋2005年9月21日的海冰面积约为530.95万平方公里,为自有卫星监测以来的最小面积。
这是一只北极白熊在浮冰之间跳跃的资料照片。多年来,环保组织一直警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北极熊灭绝。
这张2005年8月24日发布的照片显示的是北极地区正在融化的冰块。据专家称,欧洲北部至北冰洋一带的永冻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松动融化。据推测,永冻冰迅速融化可能是气候变暖所致,并可能反过来促使气候进一步变暖。
2006年12月,驻扎在南极的国际科考人员说,栖息在冰面上的阿德利企鹅在其栖息地南部逐渐增多,北部则逐渐减少,这一变化可以证实全球气候变暖。这是在南极拍摄的阿德利企鹅的资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