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江猪子与人共泳情景不再 江豚存亡关乎长江命运

www.zjol.com.cn  2007年03月27日 11:16:1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长江江豚在我国属于国家二级水生珍稀保护动物,它是指生活在湖北宜昌至上海长江与大海交界的淡水水域中的一个江豚物种,在洞庭湖、鄱阳湖及其支流中也有分布。通常情况下,内陆地区所说的江豚,指的就是长江江豚,也被称为扬子江江豚,它是全球三个江豚亚种中唯一的淡水亚种。

  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王克雄介绍,在东亚、南亚的近海海域中也有江豚的存在。但长江里的淡水江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种,它们从不进入大海,而海中的江豚也不会进入淡水水域中。

  在这次国际联合考察行动中,专家们在湖北宜昌至上海1600多公里的长江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两大湖泊中,只发现了长江江豚700-900只。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组长王丁博士随后撰文指出:“(江豚)种群下降的速度十分惊人。”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克雄博士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目前长江干流及两大湖区的江豚,仅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一半。

  在1984年至1991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先后进行了13次考察,记录看到长江江豚2865只。1997年,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下降到大约2000只。去年年底的联合考察结束后,科学家们估计,目前整个长江水系里存活的江豚大概只有1200-1400只。

  有报道说,在过去的若干年中,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一直以每年7.3%的速率下降。

  江豚锐减的多重因素

  江豚非正常死亡的消息经常见诸报端。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鳍豚馆,《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见到了江豚惨遭螺旋桨剐伤致死的多张照片,那些照片上反映出来的江豚伤痕累累,有身体被割裂的,有整个头部被螺旋桨绞碎的。

  长江航运业的发展造成轮船和江豚争抢通行空间,由此产生了两个给江豚生存带来极大影响的问题:一是螺旋桨伤豚,一是轮船噪声导致江豚发声和听觉系统受到干扰,从而影响了江豚的正常生活。

  “长江上往来的船只很多,它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可能会把一些江豚打死。”王克雄博士说,“而最严重的是船只在水下产生的噪声。对我们人来讲,空气中的噪声是难以忍受的。对江豚来说,水下噪声它也一样难以忍受。”

  王克雄介绍说,江豚寻找食物、巡游或者与同伴交流,更多地是依靠发声系统和听觉功能,而视力所起到的作用很小。江豚的发声和听觉系统相当于一个雷达或声纳系统,船只产生的强大噪声会干扰它们捕捉声波的能力,影响江豚寻找食物。这是导致江豚种群数量下降的一个原因。

  在听觉系统受到干扰增加江豚捕食难度的情况之下,江豚还面临着鱼类资源的迅速减少。江豚的食物主要是鱼类,据来自农业部渔政部门的统计,长江主要经济鱼类青、草、鲢、鳙等鱼类的种苗产量,已由最高年份的300亿尾,下降到目前的4亿尾,这种趋势尚无丝毫扭转的迹象。

  长江里常见的“迷魂阵”和非法的电打鱼捕鱼方式,对长江渔业资源产生了严重的破坏。而一种叫做“滚钩”的捕鱼方法,还常常导致一些江豚、甚至濒危的中华鲟惨遭残杀。这种“滚钩”是在一条长达几百米的绳索上系上无数铁钩子,一旦江豚被悬浮在水中的一枚钩子挂上,绳索两端的钩子将在江豚挣扎的过程中大量回收,将江豚团团围困。

  航运和渔业资源的减少,导致江豚栖息地减少,居无定所,“找不到鱼吃,没有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在江豚繁殖的季节,来自这些方面的危害更大。除此之外,造成江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据王克雄博士说,还与长江水质环境的恶化有关。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一份报告,长江水质在过去10年中不断恶化,仅在2005年便有大约300亿吨工业废水排入长江,与1998年相比增长了50%。目前,大约27.5%的长江水体已经遭到严重污染,水质低于三类标准。

  王克雄博士说,鱼类受到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而江豚却不得不吃这些污水养出来的鱼。这些食物中残留的毒素不可能完全排出,必然会在江豚体内形成沉积,长此以往,一方面是直接对江豚本身的生存能力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沉积在体内的毒素还可能导致江豚的出生率降低,一些江豚甚至可能彻底丧失繁殖能力。

  长江水环境的恶化不仅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国际联合考察组的考察船去年年底到达鄱阳湖时,王克雄博士和同行的专家看到从前的那一汪清水变成了一潭泥浆。

  “以前是湖水比江水清,现在是湖水比江水浑。”王克雄说。据说,来自国外的科学家们看到变成一潭泥浆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泊——鄱阳湖时,惊讶得目瞪口呆。

  人们大量挖沙造成了鄱阳湖的这一现状。据介绍,鄱阳湖是江豚分布的其中一个水域,严重的挖沙现象不仅导致湖水浑浊,也破坏了江豚生存的食物链。

  “他们一天晚上可以纯赚10多万,只要能赚到钱,根本不管湖里动物的死活。”武汉白鳍豚馆一名专家说。被国外专家称为“是人类造成的生态灾难”的挖沙行为据说猖獗已久。

  此前,有关专家还认为,长江流域众多水利工程的兴建,也对江豚的生存造成了间接的不利影响。

  江豚保护困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水生生物研究专家们就开始为江豚寻找新的出路。最先用在白鳍豚身上的三种保护方法,后来被转移到了保护江豚上。

  在长江里建立自然保护区是20多年前科学家们的一个理想愿望。他们期望能够将长江里某一个适宜江豚生活的区域划为自然保护区,并采取一些强制措施限制捕鱼和航运,但是这个方法基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从理论上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措施,但事实上做不到,很多事情渔政和水产部门管不了。”王克雄博士说。在长江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设想,事实上因为实际操作中的权力冲突而以失败告终。

  在一些和长江相通的区域比如在长江故道建立半自然保护区和进行人工饲养,是当年科学家们的另外两个设想。

  “现在重点强调半自然保护区和人工繁殖,这两个方面我们都做得很好。”王克雄说。

  据介绍,到目前为止,在位于湖北石首市天鹅洲故道江豚半自然保护区,已经先后从长江中迁进近10批江豚,每次迁进的江豚数量不等。这些从长江里“移民”到半自然保护区里的江豚,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生存环境,并在保护区内繁殖衍生。现今生活在这里的30多只江豚,其中一部分就是从长江迁过来后出生的,每年都会有一到两只小江豚在这里降生。

  而人工饲养繁殖江豚,科学家们则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探索。“开始的时候失败过,很难养。”王克雄说。人工饲养江豚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直到1996年才取得成功。

  人工饲养江豚往往要让江豚经历一段漫长的适应期,这段时间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根本无法让江豚适应。从长江里捕获的江豚先被放在江边围起来的水塘里,人们要等到江豚愿意开口进食了,才敢迁到专门的人工饲养池饲养。如果江豚一直不愿进食,科学家们最终不得不将江豚放归长江。


来源: 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 王 琪 编辑: 余伟刚
·中华鲟王将回归长江 濒危水生动物每年增加20种   2007-03-23
·长江刀鱼遭遇过度捕捞上市1斤要价1800元   2007-03-09
·长江太子矶炸礁避免伤害水生物   2007-03-06
·长江水推迟到2010进京 南水北调北京段年底完工   2007-03-20
返回国内新闻

 
高层动态
·公安部培训五百新闻发言人 孟建柱:拓展民意沟通
·快讯: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4日在上海举行
政策动向
精品专题
·神七发射:我们在现场
·【专题】2008浙江在线记者辽宁行
·华南虎——媒体报道更多页
·专家点评更多页
·消费影响更多页
·投资理财更多页
·宏观经济更多页
·学习十七大精神体会
·华南虎——媒体报道更多页
·党代表归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