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方面重视勘界
既然是合作勘界,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
据武晓淦介绍,在具体技术方面,勘界工作基本还是中方在主导,衡量双方各自采集数据的最后结果,以及制图和将来的印刷等工作,都要由中方来做。“他们的技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弱的,也想通过勘界学习一下。”
国家测绘局为中越勘界专门研发的一套系统,可以将两国边界地形地貌的三维景观、坡度和坡长多少等数据清晰地显示出来,越南曾经派5个专家到国家测绘局专门学习这套系统。
武晓淦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作为只有三条陆地边界(越中、越老、越柬)的国家,越南却很早就单独设立了相当于副部级的边界委员会,该委员会后来并到外交部后,其中仅越中边界司就有几十个人在工作。”
越南方面重视勘界的另一个表现是,两任负责谈判的技术副组长,都先后当上了国家地图测量局局长。而有意思的,这两个人都是由中国武汉测绘学院培养出来的留学生,“他们在技术上比较信服我们。”武晓淦说。
武晓淦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在与越南方面的技术保障部门沟通过程中,大家整体上还是能够互相理解和支持的。“我还是持乐观态度。”面对2008最后期限,武晓淦肯定地说。
3年工期为何5年仍未完
勘界是联合行动,许多任务没有越方勘界人员的理解和配合,工作就无法推进
2002年,中越勘界正式启动,两国对此都非常重视。据国家测绘局中越勘界测绘办公室主任武晓淦介绍,当时无论是两国政府还是负责具体勘界的技术人员,都对3年完成勘界工作的计划比较乐观。
但在现实操作中,却一勘就是5年,且至今尚有40%的外业工作和95%的内业工作没有完成。
勘界需要相互配合
对勘界队员来说,往事不“勘”回首。中越两国历史纠葛、现实利益、工作指导思想差异等等,都直接导致了勘界工作进展缓慢。
自1950年1月18日建交,中越两国既有鲜血凝聚的友谊,也经历了七十年代后期关系恶化。从1991年11月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和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率团访华后,两国关系才开始逐步实现正常化并迅速发展。
这些历史因素集中在一起,都使勘界工作显得非常复杂。1999年12月30日,中越两国政府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陆地边界条约》,两国开始在中越边境进行勘界立碑和清障排雷工作。
今年1月举行的中越边界第十三轮政府级会谈,提出了在2007年底前完成野外勘界的工作目标。2月6日至13日,中越联勘委第十九次首席代表会晤就中越勘界遗留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工作方法和具体措施。3月初,外交部、国家测绘局有关部门会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和四川测绘局等测绘单位,在四川成都对今年的中越勘界测绘工作进行了精心安排。
3月13日,联勘组成员前往越南河江省与越方磋商争议地段,而当晚越南电视台就播发了一则新闻,号召全民支援勘界活动,鼓励边民“尽量靠前居住,保家卫国”。
在文山州都龙镇野外测绘点,第四勘界组组长田丽华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勘界是联合行动,许多任务没有越方勘界人员的理解和配合,工作就无法提速。
今年任务十分艰巨
据国家测绘局网站透露的信息,2007年的中越勘界测绘,以完成勘界外业为重点工作目标,兼顾成果检查验收和内业制图准备。
具体说来,在勘界外业测绘方面,计划辅助确定基本碑位480个,辅助竖立界碑678块,测量界碑693块,新增辅助界碑的选址、立碑与测量约100余块,勘定界线长度668余公里等等。在勘界内业测绘方面,计划处理完善制作有关文件附图的基础底图数据,开展勘界成果文本和有关文件附图的编辑与印刷试验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