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工资司司长邱小平14日在天津发表的提高职工工资的一番讲话受到了非常礼遇,这篇讲话被新华、新浪等多家主要新闻网站作为首页头条或要闻处理。
如果说这篇讲话意味着中国不久就将大面积提高职工工资似乎也言过其实,因为邱小平在讲话中主要列举了五大举措,而且使用的是“将来时态”。他在讲话中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采取五项措施提高企业普通职工工资收入,促进劳资和谐。
这五项措施分别是:一是推动落实最低工资指导制度。二是进一步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企业工资共决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三是加强政府监管和服务,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四是加强对企业劳动定额和工时等劳动标准的管理工作,建立劳动定额标准管理体制。五是推动落实艰苦岗位津贴制度。
从各大网站的重视程度看,邱小平的讲话似乎已经被理解为工资即将上涨的表态。当然,也不能排除各大网站是出于增加点击率方面的考虑,因为“提高工资”永远都是个吸引眼球的话题。至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看,工资问题随时都会在社会上生共鸣。
一是中国工资收入占GDP比重呈现下降。世界银行不久前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呈持续下降态势,从9年前的53%下降到去年的41.4%,远低于美国57%的水平。一方面是GDP一路狂飙,另一方面,国民个体收入与公共福利呈现滞后,收入增长缓慢。如果考虑到CPI上涨的因素,中国实际工资增速更是不敢让人恭维。
二是工资收入偏低导致消费低迷。工资收入偏低的直接后果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居民所拥有的财富相对较少,百姓消费能力偏低。资料显示,中国家庭拥有的人均财富与人均GDP的比例约为1.7倍,远低于美国的4倍和澳大利亚的3.7倍,也不如印度的2.4倍。美国的社会保障以市场为主体,但强大的家庭财富保障了居民消费的安全感。欧洲国家如荷兰等家庭拥有的人均财富与人均GDP的比例和中国接近,但是欧洲国家大多是福利国家,有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其公民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使居民无后顾之忧。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46.4%下降为2005年的38%。工资收入增长缓慢、福利保障制度不完善等是中国消费低迷的根本原因。现在,消费不振已经成了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三是工资增速不如印度。如果说现在世界上哪个国家和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最类似,那就是印度。在中国薪酬增幅远低于GDP增幅,而印度却正好相反。全球著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咨询公司去年公布的一份年度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印度再次成为全球薪酬增幅最大的国家,高达13.9%,高出中国一倍。美世咨询的调查则显示,在过去5年中,印度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1.5%,中国为7.5%,而同期内中国GDP增长率高达10%,而印度还不到8%。这也就是说,中国居民拥有的财富与国家拥有财富相比在下降。
四是日本经验给增加工资提供依据。当经济高速发展时,工资收入增长幅度应该高于GDP增长还是低于GDP增长?除了印度之外,当年日本经济腾飞时的情况也许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系。当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日本工资的增长速度比美国快70%,从1950~1980年,日本用了30年时间让百姓的工资收入追上美国,当日本和美国工资收入持平的时候,意味着日本人有了和美国人一样的购买力。当百姓具有足够的购买力时,国家也就不用担心消费低迷了。目前我国国内实际工资水平不到美国的20%。两国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成为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真正根源——因为国内根本没有足够的消费市场。
五是有预测表明今年中国工资增幅将创全球之最。全球最大的工资信息调查研究机构Hay Group在最新发表的报告中说,2007年中国工资上涨幅度将位列全球第一,实际工资增长幅度将超过美国、印度和东欧国家。考虑到国内有关工资上涨的呼声越来越多,加上官员们的“加薪表态”,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预测能够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