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涨价牛奶跌价,养牛户有本难念经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饲料价格飞涨,牛奶价格却一跌再跌。前张堡村的奶农实在养不起那么多奶牛,只能靠卖一半,养一半的办法苦苦支撑,原本一万多元的奶牛被当作几千元的肉牛甩卖。现在,养牛成了前张堡村的一件伤心事,只要一提起来,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前张堡村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她大儿子也是一个奶牛养殖户。
老人:“就在这养的。”
记者:“养了多少头牛?”
老人:“养了10几个牛。”
因为现在养奶牛亏本,儿子实在撑不下去了,今年3月卖掉了所有的奶牛,一家人离开家乡外出打工。
老人:“养不起牛了,孩子念书都养不了,就走了。”
在空荡荡的房子看着儿子家里4口人的照片,老人心里很不是滋味。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前张堡村,还在饲养奶牛的养殖户,目前也是举步维艰。村民赵成兵,原有奶牛30多头,现在卖得只剩下21头,但在他给牛喂饲料的时候,记者发现他只准备了6份。
山西朔州前张堡村村民赵成兵:“就给产奶牛喂点料,那些牛就不喂料,就给它喂点草。”
记者注意到,在给产奶的奶牛准备的6份饲料中,赵成兵给的份量也不是很足。
赵成兵:“(以前这个料)应该是到这,可是你不喂这点,一点奶也没了。”
在赵成兵家里的院子里,记者看到两只骨瘦如柴,十分虚弱的小牛犊。
赵成兵:“只让它死不了,活着就行了。”
由于母牛犊的价格由原来的5000元的价格下降到现在的400元左右,牛犊在市场上卖不了多少钱,赵成兵只能自己养了。而现在饲养牛犊的热情,赵成兵也不如从前了。
赵成兵:“(以前是养得)圆圆的胖胖的”
再加上饲料的涨价,现在给牛犊喂的饲料也有所减少。
赵成兵:“(每天)最少应该喂9斤奶,甚至是10斤到12斤。”
记者:“现在你喂了多少?”
赵成兵:“喂7斤奶。”
记者在现场抓发现一个有趣的画面,与两只瘦骨嶙峋的牛犊在一起的是一头被饲养得又圆又胖的小猪崽,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赵成兵:“这个猪我拼命地喂它,我能得了利,牛,我越喂我越赔。”
养奶牛曾经是奶农致富的希望,可现在反倒还不如养猪。山阴县畜牧局算过一笔帐,平均每头奶牛一年产奶10600斤,按照每斤收购价0.85元计算,奶农卖掉9000斤牛奶,才够付饲草成本,而剩下的1600斤牛奶,还要负担奶牛疾病防治、雇工工钱等开销,到头来养牛户只能赔钱。采访中,一些养牛户把矛头指向了奶站,他们奇怪奶站为什么一直按每斤0.85元的政府最低保护价收购?难道奶站就不能提提价吗?
在后所乡,每到下午的时候,养牛户都要赶着自家的奶牛到奶站挤奶,挤下的奶由各村的奶站作为原料奶进行收购,统一卖到各家乳品加工。由于现在养牛户减少了精饲料的数量,牛奶的质量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奶站负责人:“(奶中含的)脂肪过去是3.6几,现在成了3.12 —3.13,蛋白质过去是3.10,现在成了2.8、 2.9。”
奶站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由于饲料价格上涨,养牛户不愿多喂,另一方面乳品加工企业收购的价格也偏低,许多奶站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
奶站负责人:“我们是有苦说不出,你说是让农民喂,农民舍不得喂,你价格给不上去
我咋能多喂了。乳品企业说你质量不合格,我就按照不合格的价格收,你(奶站)想交就交不交就拉走。”
据了解,朔州市共有奶站400多个,而目前在经营上,也都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奶站的负责人曾算过一笔帐。
奶站负责人:“每市斤(奶)八角五分,我们去厂里卖好了九角六分钱,一市斤我们的(差价)等于是一角一分五,去除人工费、燃煤费、电费、燃油费,除去以后没几个钱了。”
山西朔州乳品产业链陷入怪圈
朔州全市的奶牛存栏数达到15万头,占山西省的一半以上,现在被当作肉牛宰杀的奶牛已经超过1万头。记者报道中发现了当地奶牛养殖业陷入了一个怪圈:饲料价格上涨,奶农的牛养不好,牛奶质量下降,加工企业的收购价越来越低,到头来奶农收入下降,就更不可能买到足够的饲料喂牛。在怪圈中,奶农、奶站都陷入了困境,那乳品加工企业又怎么样呢?
卫占成曾经是朔州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现为市奶业协会理事长,他给记者说了一句顺口溜。
朔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卫占成:“料价降不了,奶价涨不了,政府保不了,奶农受不了。”
卫占成告诉记者,目前朔州有伊力、蒙牛、古城等大型乳品企业,在此建厂收购原料奶。为了协调牛奶的收购价格,在他的努力下,又一次召开了全市乳品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但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当会议进行到一半时,他向记者提出了停止拍摄的要求。
卫占成:“我是想叫他提一分算一分,他是在那讨价还价,这个很难衡量,那个标准很难制定,最后我们也没定下来,定了一个月内,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话你们在的话就很不好弄。”
虽然商定一个月以内解决奶价问题,但到时候收购的价格能不能提高,卫占成心里也没有底。
卫占成:“现在大市场在朔州这个局部左右不了(价格),就是朔州几家企业也左右不了(价格)。”
在奶农不断亏损的情况,乳品企业到底有没有提高收购奶价的可能呢?记者在朔州一家大型超市看到,各家乳品厂出售的产品的包装盒上都贴上了赠送的字样。
超市负责人:“竞争从去年开始,竞争比以往要强烈一点。”
超市中,一家企业买一箱牛奶,赠送3袋,并且还能兑奖,另外一边的企业就针锋相对,买一箱赠送4袋。
超市负责人:“以前一般就是(赠送)两袋三袋,现在就是(赠送)三袋四袋。”
超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年多来,乳制品的价格不但没有变过,而且厂家间的激烈竞争,必将导致奶制品销售价格的下降。
超市负责人:“厂家赠得越多等于是变相降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为市场的竞争以及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等原因,现在乳制品企业利润也在不断的减少。
山西朔州市某乳品企业负责人温日厚:“国产奶制品高度的同质化就那么个东西,两三年来打这个价格战,非常可怕。”
因为企业的价格战,加上产品利润的不断压缩,温日厚认为,短期内企业很难提高原料奶收购价格。
温日厚:“如果市场没有转机的话,这个提价的可能性不大,或者是根本没有。”
看来奶制品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一边是奶牛养殖户被飞涨的饲料价格压得喘不过气,急需乳品加工厂家提高牛奶收购价,但另一边,加工厂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又不得不连连杀价,拼命压低成本。本来,奶农、奶站、加工企业都应该从乳品产业链上受益,可现在为什么全都越过越艰难呢?
据了解,2002年,国内一些规模大的企业纷纷进入朔州,进行建厂,为了抢占奶源,许多厂家不断提高牛奶的收购价格,最高时,每斤牛奶的价格上涨到了1.05元。
奶牛场主人郭继甫:“(当时)下一头小母牛也就是五六千块钱,大牛卖一头就是一万八到两万块钱.”
如此高的价格,极大地刺激了当地农民饲养奶牛的积极性。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使整个朔州奶牛的存栏量由2002年的6万头,迅速发展到2006年的底的15万头,增长了两倍多。
朔州市畜牧局局长赵养力:“我感觉(牛奶)有些过剩。”
除了奶源过剩,造成奶价过低以外,记者在朔州的养牛村还看到,许多奶牛只是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就地喂养,卫生条件、饲养条件都极其简陋。这一因素也是造成牛奶价格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朔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卫占成:“我们的散养户科技水平低,有传统的养殖业向现在奶业过渡,那不是贴个标签就过渡了。”
在朔州市畜牧局,赵养力告诉记者,现在除了要进行规模化,科学化养牛,提高奶牛的单产水平,控制总量,建立企业与养牛户利益与市场风险共享的机制以外,政府部门还应该指定适当的保护价格。
朔州市畜牧局局长赵养力:“随着饲料的涨价,饲料涨了多少价,奶就应该涨多少价,如果乳品企业不出这个钱,政府也应该考虑这个钱。”
半小时观察:不要所有问题都由农民扛
前些年,有广西的农民砍荔枝树、陕西的农民砍苹果树,现在又轮到山西的农民杀奶牛了。同样的悲剧在不同时间,在不同地方,以不同的方式一再上演,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市场规律的作用。但仔细想想,又不能全怪市场在惹祸。
我国奶业在过去的十年,取得了超常规高速发展,乳品消费量年均增长14.6%,10年内翻了10倍以上。然而,有许多矛盾与问题被疏忽、掩盖和积累起来,一窝蜂大办奶业,无序发展,重复建设,盲目扩充,只追求数量,忽视质量,抢奶源、抢市场。所有这些缺陷,在市场高速成长的时候很容易被掩盖,可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就会马上显现出来。而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的企业,这时候就会想方设法向下转嫁危机,最后逼的奶农不得不卖掉养家糊口的奶牛。
实际上,农业、畜牧业现在不少都采用这种“农户+公司”的模式,虽然他们之间两厢情愿,但大多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还缺乏相应机制让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这种关系松散的产业链,既不可能保障奶农的利益,也不可能保证乳品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反而还会加大经营的风险。看来,只有把农户和公司真正变成栓在一根绳上的蚂蚱,农业产业化才能找到一条更可靠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