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汕头6月9日电 今年5月在广东南澳海域发现的明代沉船“南海II号”已经开始进行前期探摸。记者9日前往沉船所在海域采访时获悉,目前探摸的任务主要是对沉船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下一步决定打捞方案提供依据。考古专家表示,不排除对“南海II号”进行整体打捞。
记者9日从南澳岛后宅前江码头登上一艘公安边防艇,前往“南海II号”发现地--乌屿与半潮礁之间(俗称“三点金”)。乘船20分钟后,记者登上交通部广州打捞局派驻现场的作业船--300吨起重能力的“南天马”号。对面半海里外的小岛“乌屿”清晰可见,而“南天马”号的脚下就是暗礁潜伏的半潮礁。
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与“南海I号”沉没海域相比,“南海II号”所在海域的风浪较大,给海底作业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今天风浪只有4级,已经比往日平静许多了,近来的风浪一度达到6级,潜水员每天下水的时间也不过2个钟头。”
担负“南海II号”水下考古任务的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崔勇向记者讲述了下海探摸“南海II号”的情景:“沉船沉于水下约26米处,海底的能见度比较好,可以达到3米至4米,潜水下去时,可以清晰看到一艘木船埋藏于泥沙中,船上摆放着一摞一摞的瓷器。”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峻说,目前水下考古人员正对沉船的基本资料进行摸底调查,主要任务是摸清“南海Ⅱ号”的尺寸、埋藏状态以及船上文物总类和数量等,然后再根据摸底情况决定下一步的打捞方案。
魏峻说,目前,“南海Ⅱ号”是不是要像“南海Ⅰ号”一样采取整体打捞的方式还无法确定,这要根据沉船的保存情况来定。如果不采用整体打捞,就是进行原地清理,这是水下考古的传统方法。“南海Ⅱ号”所在海域的环境比较好,有三四米的能见度,在这么清水的环境下,相信水下考古发掘和资料的采集等工作都可以做得非常精细和科学,即使进行原地清理也可以进行得比较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