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多处“天网”摄像头遍布中心城区,单位和小区的电梯轿厢、过道、办公室的摄像头更是难以计数。单位内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街面犯罪,这些摄像头在“打造平安成都”的工作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生活在密集的摄像头下,我们的隐私能否得到有效保护?
答案是肯定的。市政府出台的《成都市公共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今天将正式施行,“不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原则被写入了《管理办法》。
一块心病:
“堵住”窗口的摄像头
铁律出台不必再担心
家住南门的林先生一直有块心病:窗外有一个摄像头。“什么时候安装的我都不记得了,只是有一天我站在窗边抽烟,突然看到摄像头在转动,立即惊出一身冷汗。”林先生说,他家住在3楼,与摄像头的高度大致齐平。后来,他每每想起此事便觉芒刺在背,仿佛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眼皮底下显现了,所以后来他养成了随手拉窗帘的习惯。
安装在街面的摄像头,其实是成都市公共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但是林先生不用担心,因为从今日起,“不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已经成为这个系统的铁律。
隐私画面:
不得储存不得外传
公安机关负责监管
“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不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这是《管理办法》第五条中明确规定的“遵循原则”。成都市天网办工作人员江鹏告诉记者,《管理办法》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保密措施,其中之一便是对涉及公民隐私的画面,绝对不能储存和外传;至于擅自复制、传播或买卖公共视频图像信息的行为,更是《管理办法》明令禁止的。
这样的规定不仅适用于“天网”,也适用于单位、小区等自行在公共场所建设的摄像头。对此,成都市公安机关将负起监管总责。
天网图像:
跨部门调用须警方批准
有效保护隐私权
预防和打击犯罪、辅助警方开展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我市的“天网”对社会安定、城市管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在打击街面犯罪分子的时更是起到了高效率作用。
《管理办法》规定,各政府部门,如城管、防汛、环保、交委、卫生等部门都可以使用调看各自工作范围内的“天网”图像,以便实现资源共享。但跨部门调用“天网”图像时,必须向公安机关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使用。对此,江鹏认为,这是有效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必要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