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水稻”试验田
“太空水稻”结出的稻穗
浙江在线杭州9月16日讯(见习记者 童俊 记者 梁国瑞)“神舟七号”即将在本月底择机发射,许多农作物的种子也将随着飞船进行“太空遨游”。尽管这次自己的稻种无缘搭乘“神舟七号”,但是说起酒泉,浙江省农科院的水稻专家张小明博士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因为自己悉心培养的“太空水稻”正是从酒泉发射的一颗卫星上带下来的。在那颗卫星上,浙江曾有38类种子幸运地搭载上天。
尽管市面上的“太空水果”、“太空蔬菜”层出不穷,张小明说,从种子从上天到真正培育成农产品要历经六、七年的时间。而目前,国际上对于“航天育种”还没有真正的定论,学术界关于“航空育种”的有效性也一直争论不下。
太空种子上天入地需要历经六、七年
张小明所在的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研究所前面,是一片几亩光景的试验田,长着郁郁葱葱的水稻,挺拔的秸杆上结着饱满的稻穗。张小明望着眼前的水稻,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眼睛里充满了期待。
眼前的这些水稻就是用2006年9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实践八号”卫星带下来的稻种培育而成的。为了培育出生育期短、高产、优质、抗病性好的晚粳稻新品种,张小明让200多克稻种搭上了“实践八号”。
张小明说,把种子送到太空中,就是利用宇宙射线、弱地磁场等因素对种子诱变,使得种子的基因发生变异。回到地面种植后,可能会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品质。
但是“太空水稻”从辐照到选种再到育种,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前后需要六、七年。
水稻在南方是一年两季,为了能更好地选种,从太空回来的水稻一季种在浙江,另一季则种到海南。每季稻子成熟后,要从中挑出饱满的粒谷作为下一季的种子,如此进行七、八个轮回,最后符合预期标准的的稻种才是最优质的。
这仅是完成了所有流程的一半,选出种子后,还要把稻种拿到全省各地进行试验,这个过程还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张小明笑着说,他农田里的水稻才经过4季,仅完成了育种工作的一半。张小明与水稻打了近30年的交道,2000年开始研究水稻的“航天育种”。他谦虚地说:“对于航天育种,我还是刚上路。”
38个类种子曾搭载“实践八号”卫星上天
记者在浙江省农科院了解到,浙江省开展航天育种工作已有10余年,早在1992年,浙江省农科院就与中科院遗传研究所合作,开展水稻空间诱变育种研究,并且育成了水稻新品种“航育1号”。这是浙江省通过航天育种培育出的第一个农作物新品种,也是我国首个通过审定的航天水稻品种。
1998年,“航育1号”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在金华、衢州、萧山及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得到广泛推广,至目前已种植了263万亩,浙江省内有128万亩。
除“航育1号”外,目前浙江省通过省审定的新品种还有特早熟晚粳“航天36”和“优质早籼浙101”。
近几年,浙江省航天育种步伐不断加大,已将航天育种从水稻扩展到其他方面,先后搭载我国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的就有水稻、食用菌、蔬菜、花卉、中药材、麻类、紫云英、灵芝等35个作物品种(系)。
特别是2006年9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的“实践八号”育种卫星共搭载了来自浙江的水稻、彩色棉、蔬菜、草莓种子,食用菌菌丝与孢子,桑树枝条以及兰花与草莓组培材料等38个品种(系),2700多克材料,其中种子11.2237万粒。其中就有张小明的200多克水稻种子。
“以前我们做试验的时候,要把装种子的布袋绑在热气球下面,让热气球把种子带到离地面30、40公里的高空中,种子经过高空辐射有些会发生基因变异。现在好了,我们的种子都能搭载飞船进行太空旅行了,我们都没这样的待遇啊!”张小明笑着说。
张小明说,浙江省的“航天育种”在全国处于较高的水平,在去年启动的中国“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关于现代技术农业领域中,只有5家研究所、农科院入选,而浙江省农科院则是其中之一。
浙江专家称航天育种仍无定论
“航天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但是究竟主要是哪些因素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至今还没有定论。
张小明说,学术界关于“航空育种”的有效性一直争论不下。经历过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有些会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比原来普遍增长而且品质也大为提高,这是属于优质的。有些种子回到地面种植,不但产量、品质没有提高,甚至变低、变差,这是属于劣质的。
不是每颗种子都会发生变异,其变异的机率一般为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即便是同一种作物,不同的品种,搭载同一颗卫星或不同卫星,其结果也可能有所不同。
太空环境对植物基因产生影响已经得到各国科学家的证实,但是对太空育种原理的解释仍在争论之中。
相关链接: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技术育种或太空育种,就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高空气球等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新技术。
阶段一:种子筛选,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是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
阶段二:天上诱变,利用卫星和飞船等太空飞行器将植物种子带上太空,再利用其特有的太空环境条件,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等因素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产生各种基因变异。
阶段三:地下攻坚,先将它们统统播种下去,一般从第二代开始筛选突变单株,然后将选出的种子再播种、筛选,让它们自交繁殖,如此繁育三四代后,才有可能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突变系,期间还要进行品系鉴定、区域化试验等。这样,每次太空遨游过的种子都要经过连续几年的筛选鉴定,其中的优系再经过考验和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才能称其为真正的“太空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