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鼓励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种粮直补这一惠农政策。然而,记者近日在山东省庆云县的采访发现,一些村干部的行为使中央的惠农政策大打折扣。
60多岁的庆云县中丁乡前大店村村民李洪祥,每年都要种至少8亩小麦。2006年,他高兴地领取了种粮补贴,总共是155元。然而,之后的两年,虽然国家的补贴力度一再加大,直补数额翻着跟斗地增加,但他却再也没有领到过一分钱。两年来,他多次到村里理论,到乡、县反映情况,均没有任何结果。
“乡里和村里的解释是,统计种粮面积时,我没有登记,漏报了。”李洪祥告诉记者。
提到粮食直补“漏报”,该村村民郭玉成也是一肚子怨气。他家每年种小麦9亩以上,也是只领取了一次直补。开始,村里和乡里也说是“漏报”了;后来,理由又变成了“电脑联不上网”;再后来,村干部干脆说,“你家有钱,不指望这个”,并警告他“不要再闹了!”
据记者了解,庆云是山东省的贫困县,前大店村又是庆云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全村共有1400多亩耕地,767口人,相当一部分村民至今还居住在几十年前建的土坯房里,生活勉强维持温饱。对贫困的村民来说,种粮直补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从2006年国家对种粮直补以来,该村类似李洪祥和郭玉成那样只领到过一次直补款的村民就有二十多户,涉及一百多人。此外,还有一些村民,虽然年年都领到了直补款,但到手的数额却“缩了水”。
“我家种了5亩小麦,却只能得到3亩的直补款。”村民王希昌对记者说。
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所有“漏报”或“缩水”的直补款,大都被人冒领了。
中丁乡纪委书记孙立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村干部并不是冒领,只是“多报了一部分”。孙立合承认,前大店村确实有二十多户、一百多村民没有领到直补款,但他们是自己“漏报了”,“责任不在乡里”。孙立合的解释是,当时要交水费,农民认为小麦直补款不如水费多,就选择了不要直补免除水费。
然而,村民们异口同声地否认了这种说法。他们告诉记者,确实有几户村民没交水费,但不交水费的原因与直补没有任何关系,是因为乡里和村里占用了他们的耕地,他们想用土地租赁费抵水费。
采访中,孙立合告诉记者,中丁乡已于近日免除了原村支部书记赵风州的职务,他“套取”的6620元的种粮直补款也退回。记者注意到,说到这“6620元”时,孙立合没有用“冒领”一词,而是用了“套取”。
在采访过程中,向记者反映克扣、冒领农民种粮直补款问题的,并不只一个前大店村。仅在中丁乡,就至少有8个村的村民向记者反映类似问题。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究竟有多少种粮直补款被“套取”,记者多次提出想看看一些村庄种粮直补款发放明细,乡长乔玉华和孙立合都表示“档案全部交到了县经管站”。记者随后赶到设在县农业局的经管站,似乎察觉到记者的来意,经管站的工作人员坚决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其理由是“管档案的人回家盖房子去了”。
最近,还有村民电话告诉记者,就在记者走后,中丁乡各村的“大广播”纷纷警告村民:“今后,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准说;谁说坏了,谁负责!”
按照中央的要求,有关部门在兑付农民种粮直补资金时要做到“五到户”、“六不准”。
“五到户”指:政策宣传到户、清册编制到户、张榜公布到户、通知发放到户、资金兑付到户。“六不准”是:不准虚报冒领补助资金,不准由村组集体代领补助资金,不准用补助资金抵顶任何款项,不准截留、挤占和挪用补助资金,不准借发补助资金存款折之机向农户收取任何费用,不准无故拖延补助资金兑现时间。
目前,少数村干部将中央的有关规定视若无物,其克扣冒领农民种粮直补款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更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败坏了党风、政风。(记者袁成本 《法人》记者 姜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