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上的窗户纸更难捅破
尽管苗子不好找,但来报名的本地女孩却很多,各行各业的都有,有武林造纸厂的工人,杭州大厦的迎宾小姐,黄龙饭店的餐厅服务员,建工医院的护士,幼儿园老师,中学老师,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等等。
“不像现在,当时大多数的女孩都不知道模特的工作究竟是怎么样的,连看都没看过几次。”方军说,第一批模特的选拔训练和演出基本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请了杭州歌舞团的老师来帮我们上课训练,一边自己也要不停地看片子,看国外的秀来学习。”
比起基本功,观念上的窗户纸更难捅破。
1988年,尽管此时距离中国第一支服装模特表演队在上海成立已经有7年之久,但当时的中国人,对于模特的行业仍然毫不了解,甚至抱有一些误解。“看都喜欢看的,但真让自己的女儿去当模特,很多父母就不愿意了。”方军回忆说,第一批报名者里的那个设计师姑娘,就遭到了父母的竭力反对。“父母跑到厂里来,和我谈女儿的未来和人生,要我们劝她别做模特了。你说弄成这样还有什么意思?”最后,在方军的劝说下,女孩放弃了自己的模特梦。
另一个让方军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喜得宝的第一批女孩远没有现在我们看到的模特开放。“在里面穿好内衣的情况下,设计师要求模特把前襟的扣子松开两颗,女孩们说什么都不肯,宁可不演了也不肯。”
模特转变成了时尚先锋
一些女孩进来,一些女孩退出,几个月后,喜得宝的模特队终于有了稳定的十二三人。四五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也是大量服装订货会召开的日子。喜得宝模特队的第一次演出是在杭州的西湖国宾馆进行的,台下坐着的基本都是外商,女孩们穿的则是杭州丝绸印染厂当季的产品。
“开始好几年里,演出都是只对外不对内的。”方军说,“基本只在订货会或者中外交流活动上秀一下。”
尽管如此,这支模特队依然在杭州老百姓当中声名大振。随后,模特队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宽。方军总结说,模特的功能在向多元化发展,从最初在T台上纯粹的展示服装,到现在可以进行各类表演,展示各类产品,出现在各种媒体上,随之而来的是,这个行业也被社会逐渐了解和融合。
1989年,国内少数高校开始设置了兼修服装表演的专业,随后,这成了中国时尚工业的一大趋势。同时,各种各样的模特大赛也像雨后春笋一样破土而出,模特似乎开始由纯粹的衣架,转变成了时代意义上的时尚先锋。也正是在这时,国际大牌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很多中国人第一次听说了皮尔·卡丹之外的国际一线大牌,而中国的模特,也正逐渐走向世界,就像大约一个生肖轮回之前,皮尔·卡丹把14位中国姑娘带向世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