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财政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30年的广东财政改革与发展积累了经验和教训,主要有:一是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二是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把财政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去考虑和定位,学会算政治账、经济账和社会账,不断提升财政工作的目标层次、拓展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三是必须牢固树立从经济到财政的思想。经济决定财政,壮大财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财政改革必须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财政,使科学发展和民生改善建立在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基础之上。四是必须积极探索生财、聚财、用财之道。结合广东财政特点,不断创新科学理财思想指导财政工作实践,如,“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少花钱多办事,集中财力办大事,“绩效优先、大事优先”,“压省级、保地方,压一般,保重点”以及建设法治财政等,促进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民主理财水平不断提高。五是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需求与财政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需求与财政承受能力的关系,既积极拓宽理财领域、拓展理财手段,通过不断改革尽可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又针对特定时期的财力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各项工作。六是必须坚持整体设计、配套进行的改革原则。始终坚持“重点突破、系统配套、相互支撑、整体推进”的理念,不但注重各项财政改革内部的规划性、系统性、完整性,而且加强与其他各项体制改革的配套,分步骤、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同时加强沟通协调,协调各方利益,做好参谋服务,减少改革的阻力与成本,推动广东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整体走在全国前列。
四、以解放思想引领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
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政府职能仍未完全转变,深化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明显。就财政而言,分税制财政体制需进一步调整完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难度加大,财政收入增长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财政供给能力与公共服务支出需求之间矛盾仍然突出,财政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依然严重,财政改革与发展任重而道远。下一阶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切实转变不利于和不适应科学发展的传统观念,扫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维、利益和体制障碍,破除路径依赖,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为重点,启动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为广东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提供有力的体制支撑。
(一)破除路径依赖,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财权与事权相对称、财力水平与发展需要相适应、调控能力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财税体制。一是进一步完善激励型财政机制,引入生态保护激励因素,通过基本增长加生态保护激励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确保限制开发区达到与其他欠发达地区基本相当的公共服务水平;二是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纵向转移支付以保障政权运作基本财力需要为主,横向转移支付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主,探索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先富帮后富,明确责任,点对点支持,共同推进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逐步实现财政管理层级的扁平化,在欠发达地区全面推进省管县改革,并积极推进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为省管县改革打好基础。
(二)重点保障民生,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通过调整存量、集中增量,坚决退出一般竞争性、经营性领域,集中资金投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妥善处理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一方面,以推进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保障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另一方面,逐步弱化政府作为市场投资主体的职能,推动权力部门税费改革,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经济发展关键领域的支持,逐步构建适应科学发展的公共财政支出结构。
(三)坚持绩效导向,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按照“体现政府职能,公平配置资源;科学编制预算,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公共支出透明度”的要求,以效益为导向,围绕预算管理、资金分配、资金支付、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监督问责、结果反馈等环节,不断拓宽各项财政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财政分配领域引入一次分配竞争机制的改革试点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完善长效机制,大力推动依法治财与民主理财。按照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积极推进民主理财,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协调机制,扩大公民参与财政治理的空间,不断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实现“阳光财政”;同时,积极推进法治进程,进一步加强广东地方财政立法工作和规章建立工作,确保财政资金的收支置于政府的依法管理之中,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和规范制度,努力构建覆盖财政预算、拨付、使用、效益评价的全过程的管理、监督体系,不断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