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心社解读土地规划纲要:修编前后有四方面变化
新华网北京11月13日专电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就《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有关问题13日上午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并与网友在线交流。鹿心社在访谈中表示,历经三年修编的《纲要》与修编前相比,突出了对耕地的严格保护和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鹿心社说,这四个方面的变化是:
第一,调高了耕地保护的目标,原来的纲要耕地保有量不足18亿亩,新印发的纲要,2010年、2020年耕地保有量分别是18.05亿和18.18亿亩。
第二,压缩了建设用地的规模。在原来的送审稿中,每年建设占地600万亩,刚刚印发的《纲要》把它压缩到585万亩。原来确定每年建设占用耕地要310万亩,现在压到300万亩以下。
第三,提出了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根据不同的主体功能区,我们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政策来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第四,强化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通过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和科技的手段,落实共同责任,加强监管,使规划真正能够得到落实。
鹿心社:18亿亩耕地红线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新华网北京11月13日专电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就《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有关问题13日上午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并与网友在线交流。鹿心社在访谈中表示,18.05亿亩耕地保有量目标的确定,是从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个大的角度来考虑决定的。以下为答问实录。
[主持人]《纲要》提出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05亿亩,这个数字是怎么确定出来的?
[鹿心社]第一,18.05亿亩耕地保有量目标的确定,是从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个大的角度来考虑决定的。大家知道,我们国家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人口在高峰期的时候要达到15亿左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我们必须立足于国内基本满足我们的粮食自给,这就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假如低于18亿亩,那么吃饭问题就要受到影响。
第二,耕地是农业最基础的生产资料。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要依靠耕地,如果耕地过量的减少,就会动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从社会稳定角度来讲,耕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如果农民有地种、有饭吃,就不会有太多的问题,如果耕地过量减少,农民失去了耕地,又没有稳定的就业途径,没有稳定的社会保障,那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到我们国家的稳定。
第三,耕地也是最重要的生态用地,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看,也必须保有相当数量的耕地。从这几个角度讲,我们都必须保住18亿亩耕地。当然网友也会问,有这个可能吗?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只要措施到位,完全可以实现保住18亿亩耕地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