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件”逐个进家门
成了“万元户”之后,妻子就开始谋划着当时的最高指标新“三大件”了。
“生活条件好了,也是该买些东西给家里了。”我对妻子说。
结果,妻子竟然买了外国的牌子。我一回家就看见25英寸“松下”彩电和一台“松下”冰箱,这在当时来说是相当高级了,没有几个人的家里会有这两样电器。这时候我才有了一丝的感慨,“要是搁两年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就这样,我的家里有了第一台彩电,有了第一台电冰箱,再后来有了第一台洗衣机,日子过得是越来越红火。
1988年,我和朋友解散了印刷厂,又找了另外三个朋友合作,一同开了瑞安第一家冶金锻造厂。那时,我已不是“万元户”,是产值几十万元的冶金锻造厂的老板。于是和家里人商量着又花了一笔钱买了隔壁的房子,将墙壁打通与原本的家合并成一幢小别墅,里里外外彻底装潢了下。不过1988年时,“万元户”已经无人再谈起了。
在1997年,“万元户”这个词语在全国彻底消失了。那时,我们夫妻在忙着挑日子决定什么时候搬进新家,新家就在瑞安当时唯一的别墅区——公爵山庄。
如今,说起我认识的其他“万元户”,颇有一番感慨。其实并非所有的‘万元户’都有好的结果。很多人不及时更新观念,改变生产方向,一直做老产品,到最后只能被淘汰。如果当时我不解散印刷厂,估计也要像他们一样被淘汰了。
它说
20年前的
荣耀与幸福
我叫“万元户”。我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我很受宠,很幸福。
那时的我就是“富翁”的代名词,“时髦”的象征!人们谈起我时的样子有嫉妒,有羡慕,有骄傲……多少人以我为目标,在我身后不懈地追着;多少乡镇、工商行业出现了以我为标准的光荣指标;多少新闻媒体热衷于围绕在我身旁。这被强烈在乎的感觉让我知道自己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我时常想,也许我可以主宰这些人的一切。
渐渐地,我隐约感觉到自己不再那么受关注。我出现在人们对话中的次数少了,而这些对话中那种原先满溢出来的惊奇和羡慕的感情也开始褪色了。
后来,人们又开始用那种热烈的表情谈论着,只不过这次话题的主角是“十万”,之后是“百万”,再后来是“千万”……直到有一天,我才发现,我成了低收入的象征。
我的心情也由原先的嫉恨到现在的平静,社会的进步和人们不断提高的需求就像是一辆开往乐园的巴士,而我只是这辆巴士沿途经过的一道风景,我所引起的欢呼声和掌声也很快会被下一道风景所取代。
背景
消失的名词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逝去的东西是最珍贵的。但站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节点,回望30年来我们生活中消失的那些名词,心中泛起的更是一种甜蜜的感慨。
“万元户”,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髦词汇,指首先富裕起来的那一批人。致富带来了空前的喜悦。人们对提高收入与改善生活的向往,全部浓缩在这短短的三个字里面。“万元户”这个词出现的同时,“大锅饭”、“计工分”等词汇的命运宣告终结,“个体户”、“专业户”在人们脑海里扎下根来。
上世纪90年代初,创造财富神话的词汇是“下海”,勇敢的弄潮儿一头扎进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从此风生水起。眼见着有人辞工经商,眼见着有人发家致富,多少人心里活动开了。想尝尝致富滋味又舍不得丢掉工作的人,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寻找生财之道。“第二职业”应运而生。
统计数字表明,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43元,到了2007年,这个数字提高到13786元。一万元,如今只是一个做体力活的农民工的年收入。钱从哪里来?不再仅靠工资,人们的收入结构多样化了。炒股能来钱,卖房能来钱,卖点子也能来钱。合理合法地追求个人财富的增加,越来越受社会舆论的肯定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