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
人民币国际化仍需时日
不过,多年从事外汇研究的专家谭雅玲指出,中韩双边货币互换更多是基于两国有贸易需求,双方产业有一定的互补性。“仅凭这次货币互换就将人民币提高到国际化的高度上,太过于乐观了。”
美林全球外汇战略研究团队发表报告指出,国际货币需要强大的政治、军事、外交力量做后盾。尽管中国有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稳定的政权、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中国资本市场缺乏深度与广度、债券市场落后、资本项下也尚未完全开放、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没有完成,显示人民币尚未做好国际化的前置准备。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人民币未来肯定会在全球充当一定的角色,而一个能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离岸金融市场必不可少。而在国务院在上周末公布的振兴金融市场的细则中,已提出将允许香港企业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香港政府也提出将扩大人民币在港贸易结算中所占比例。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有何利弊?
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国际化战略中的人民币区域化”报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增强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
二是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
三是进一步促进我国边境贸易的发展。
四是发行世界货币则相当于从别国征收铸币税,这种收益基本是无成本的。
三方面负面影响:
一是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可能出现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产生的“群羊效应”,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二是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比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三是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
-现状
人民币崛起东南亚
11月中下旬,金融海啸的背景下,马来西亚、印尼等,都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希望中国在金融危机中予以援助的愿望。但东南亚区域国家对于人民币的呼声,并非应中国要求为之,而是在美元危机中的自觉选择。
马来西亚于2005年放弃了其货币与美元挂钩,转而实行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浮动,目前马来西亚已经将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之一。菲律宾更是于2006年签署总统令,要求其央行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之一。据知情者透露,菲律宾的人民币储备是以货币互换的形式,将一定数额的菲律宾比索运到中国,换取同样价值的人民币资产并储存在中国央行,并取得利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更多地选择用人民币来储值,以避免美元带来的损失。大部分电力公司以及其他中国驻外人员的工资是以美元结算。前一段时间印尼盾升值趋势强劲,美元贬值,中国员工便纷纷把存折中的美元兑换成印尼盾。现在,很多员工都是一发工资就汇回国换成人民币来规避风险。
据悉,东南亚许多富人,都看好人民币的升值前景,纷纷从各自的渠道收集到人民币,但在现实中,由于我国的货币政策限制,海外的银行并不能接收他们的存款,无处获得利息,他们便把钱存在家里自己的小金库中,热情依然不减。
-建议
张明博士:推进人民币东亚国际化
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影响不全是负面的,“危”中带“机”,其中最大的机会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抓住机会将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的计价工具,如有可能,进一步成为国际贸易的支付工具,成为结算工具。现在的确出现了一个机会,适当推进人民币在东亚地区逐步国际化。
在未来,在中国和其他一些东亚国家之间的贸易结算中,选用人民币计价可能越来越被接受。因为从中长期看,美元处于贬值的趋势,这些国家可能开始选用人民币进行贸易计价、结算。因此,人民币有可能会成为和中国比邻的一些小国外汇储备的一部分。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要真正成为国际化货币,中国政府应该降低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让人民币汇率更多的由市场来决定。但就中短期看,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现在中国金融改革还没有完成,中国的银行体系也不健全,在这个时候冒然放开资本管制或者说冒然地实施人民币自由可兑换,可能会使中国面临很大的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