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让小时候没上过一天学的潘阿祥拥有了资产达10亿元的企业集团。
“改革开放改变我们一家人的命运”
昨天,在电视机前收看纪念大会直播的潘阿祥,自始至终心情十分激动。
“我能有今天,说句心里话,靠的就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靠的就是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年因为穷我读不起书,如今我的女儿和儿子都到国外留学读了硕士和博士。改革开放改变了我们一家几代人的命运!”他说。
今年57岁的他,小时候没上过一天学,成年后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改革开放后,为了改变现状,潘阿祥开始收购破烂、推销棉布,1985年,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万元户”。
当时,不识字的潘阿祥因看不懂报纸,每天都坚持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有一天,他从电视上获悉,国家要大力发展通讯事业,于是借了20万元,请来一位国有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办起了电缆厂,迅速挖到了“第一桶金”。
到了1998年,潘阿祥又从《新闻联播》中获悉,国家要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他敏锐地觉察到建材行业将是下一个“黄金产业”,又迅速转行,投资5500万元,引进西班牙先进的彩色铝合金生产线,生产出国内最先进、需求量最大的各种彩色铝合金型材。2004年,他又投资兴建了绿色功能的亚麻纺织厂,成为该行业在国内的领军人物。
如今,潘阿祥的企业集团年销售额已超过10亿元,员工超过2300名。在事业成功的同时,潘阿祥没有忘记他的社会责任——20年来,他始终如一地支持慈善事业。20多年来,潘阿祥累计向社会捐赠了超过5600万元的款物。
“这30年来,我到过很多国家。这30年我们国家的发展,差不多相当于西方国家近100年的发展。中国,真的很伟大!”说这话时,潘阿祥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
受访者:潘阿祥,57岁,浙江振兴阿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在改革开放后开始办厂,迄今已拥有6家企业,企业集团资产达10亿元。近年来,潘阿祥累计向社会捐赠款物超过5600万元。12月5日,潘阿祥在京获得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
面对着昔日的“古董”,他们触景生情。
昔日牛棚“分田”今朝小康梦圆
金华市澧浦镇铁店村李智金的堂屋里,昨天与往常有点不同。上午9点半,李家就聚满了男女老少,79岁的铁店村老会计李仁印也专门赶来了。大家聚在一起,就是为了收看纪念大会的直播。
1980年一个漆黑的夜晚,铁店村生产四队11户人家躲进四队的牛棚签字画押。铁店大队由此成了金华县第一个搞土地承包的村子。
昔日牛棚分田,今朝小康梦圆。30年的巨变都凝于这一幕啊!面对着电视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令大伙儿感慨万千。
当电视里胡锦涛总书记说到“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我们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时,李家的堂屋里又一次掌声雷动。
“好!总书记说得好!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李仁印噙着眼泪,激动地说道。
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李仁印回忆道:“承包前,11户人家公粮年年都交不上;承包第一年,他们就交了2600多公斤。”
在改革开放好政策的指引下,山多田少的铁店村如今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苗木专业村,生意做到了江苏、安徽、上海、云南等8个省市。大家说,今后的“地盘”要越做越大,才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受访者:李仁印,79岁。原金华市澧浦镇铁店村会计。1980年他和生产四队的11户农民,躲在牛棚里,在煤油灯下签字画押,搞起了分田承包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