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劳动争议申诉时效期延长
——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实施
【故事】
今年4月,经多次协商无效后,小常等4名员工将离职后仍拖欠部分工资的原工作单位北京奥绿特公司告上了法庭。6月13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依据2008年5月1日刚刚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判决小常等4人胜诉。
庭审中,奥绿特公司称,小常等4名员工的起诉未经过仲裁裁决,其起诉不符合规定;且他们的起诉也已超过60天的时效规定。
法院经审理认为,用人单位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奥绿特公司应当补发拖欠员工的工资。关于是否超过申诉时效,法院认为,刚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为一年,故4原告主张的诉讼请求并未超过该法规定的申诉时效。因被告未及时发放工资,还应支付拖欠工资25%的经济补偿金。
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实施,劳动者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劳动争议案件数量还将有所增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要重视劳动争议调解应急机制建设问题,要加强调解和协商工作,力争将50%左右的劳动争议化解在企业、街道或者社区。
【法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不仅延长了申诉时效期,而且还规定:虽然劳动者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但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要在指定期限内提供,不提供的应承担不利后果。该法首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实行免费,直接减轻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
【点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出台后的又一部劳动保障法律,它维护了职工的就业权利,减轻了职工维权负担,标志着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趋于完善,促进和谐劳动关系获得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NO.6就业援助向困难人员倾斜
——2月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
【故事】
46岁的老潘家住南京,两年前下岗后一直在外地打零工。她妻子内退有两年了,每月拿400元生活费,由于关系还在原单位,很难再找工作。下岗失业人员有《再就业优惠证》,企业录用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免税政策,但招用潘先生妻子这样的内退人员却享受不到优惠政策。老潘的儿子在上大学,家中还有70多岁的老娘,是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他说,“最大的心愿还是我和老婆能有一份新工作,减轻点生活负担。”
《就业促进法》中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采取多种就业形式,拓宽公益性岗位范围,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为更好地贯彻实施该法,今年2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对老潘这样的再就业困难人员强化了就业援助,在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扩大社保和岗位补贴范围等方面做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一是扩大就业困难人员的对象范围。将就业困难人员扩大为大龄、身有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二是扩大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的企业范围。各类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三是调整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的补贴政策。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的期限可延长至退休。四是将就业援助对象扩大到资源枯竭或者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造成就业困难人员集中的地区。
此外,《通知》要求,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并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
【法规】
《通知》对现行政策在对象、范围、内容、时效等方面作了调整和充实,并将工作重点拓展到统筹做好城乡各类群体就业工作。其显著特点是进一步强化了政府促进就业的领导责任,强化了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与促进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同时,对就业政策在多方面作了强化和完善。
【点评】
扩大就业,实现更充分的社会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更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务院下发《通知》,为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做好就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于援助就业困难对象,改善和保障民生,进一步促进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