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最重要的保障。所以,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必须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对耕地进行特殊保护,稳定一定的耕地面积。除此之外,别无出路。
在日前举行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课题学术成果发布会上,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教授表示,特别值得担心的是把粮食安全和保护耕地面积联系起来,要求确保18亿亩耕地不许突破。我国改革以后的三十年人口增加了45%,粮食产量增加了60%,而耕地是减少的。可见耕地和粮食产量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12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
我素来尊敬茅于轼先生,可看到这条消息仍禁不住惊诧了。有几点常识性的疑问想要请教茅教授,以解心中之困。
茅教授说,目前保护耕地面积政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上升。价格上升并不是钢筋混凝土贵,也不是劳动力工资高,而是土地供给有限。另外一个长远后果就是延缓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几亿人口要进城不可能不占用农地。而现在的实情是,许多开发商在房地产市场虚热的时候屯的土地,如今却无钱开发,大量土地处于闲置状态。所以,土地供应不足导致房地产价格大幅上升这个观点实际上已经破产。城镇化势在必行,但不必以牺牲耕地为代价。据权威部门测算,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占地面积130多平方米,而国际上人均才80多平方米。而且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利用效率比提高粮食产出量更有上升空间,也更容易实现。所以现在中国需要的不是占用农民的耕地,而是需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课题中还提出一个观点,三十年之后,粮食安全的问题在众多重大国家政策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退居次要。要求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
不错,粮食安全问题看上去的确没有改革开放之初显得那么重要了。但那仅仅是表象而已,它真正的分量谁也不敢低估。中国是人口大国,13亿人,更是农业大国,9亿农民,这是最基本的国情,所以每一届政府都将农业问题摆在政府工作的首位,这才是真正的以民为本。毕竟,农业不稳定、粮食不安全,就会根基动摇,粮食安全问题怎么重视都不过分。目前,我国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仅1.59亩,只占世界人均耕地的44%,而且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进一步减少。目前条件下,靠更新生产能力提高单产已经很难了,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最重要的保障。所以,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必须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对耕地进行特殊保护,稳定一定的耕地面积。除此之外,别无出路。
茅教授还宣称,市场经济机制下,在国家粮食库存和外汇收入充足的情况下,基本不会发生粮食安全问题。可惜这只是他一厢情愿而已。联合国粮农组织2007年就提出警告,全球粮食存量处于25年来的最低水平,而且,粮食危机呈现出蔓延趋势。根据国际粮农组织的大米价格总指数,2008年以来,国际大米价格暴涨约20%。有预测说此轮粮食危机将持续到2010年。中国作为最大的粮食消费国,每年粮食需求为5亿吨,而每年全球粮食交易量才2亿多吨,一旦中国耕地面积过少,导致缺粮,恐怕谁也供应不起。而且确保自身粮食安全是避免受制于人的唯一途径,这也反衬出茅教授观点之天真。
经济学家如果一味求新而脱离国情实际,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就太大了,甚至可能左右政府决策的制定和出台。作为经济学家,特别是掌握话语权的主流经济学家,发表观点前一定要掂量掂量后果,是不是符合国情,是不是经过充分论证,是不是秉持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