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认识“倒逼”形成的动力
不平凡的2008年即将过去,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异常复杂严峻。
今年,这场“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愈演愈烈,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冲击之强超出预料,尽管美、欧、日和其他一些国家相继出手救市,但世界主要经济体呈现多年不遇的同步衰退,全球投资者信心大幅低落,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等价格暴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明年世界经济仅增长2.2%,大大低于近年平均水平。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影响日渐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正从沿海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企业向其他企业扩展。
目前,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经济增速下滑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GDP增长已连续五个季度回落。日前公布的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等11月份经济数据不容乐观。投资增速滑落,出口7年来首现负增长,工业生产增长放缓,能源原材料和运输需求减少,财政收入增幅下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股市、房市、车市低迷,消费热点降温。在经济最具活力、外向度最高的两个“三角洲”,外需不振造成企业亏损、停产、歇业现象增多,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近日坦言,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对此,我们应有深刻认识,做好充分估计和准备。另一方面,应当辩证对待“危”与“机”,既看到眼前的冲击是前进中遭遇的艰难险阻,也要看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压力,客观上为我们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提供了强劲动力。
应对外部冲击有充足底气
五大有利条件添胜利信心
在保持清醒的同时,我们更要看清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强应对危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从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看,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根本性逆转,我们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30年改革开放打下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综合国力今非昔比,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有了坚实底气。按可比价格算,中国现在的GDP相当于1978年的15至16倍,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外汇储备充足,国民储蓄率高,金融体系总体稳健,财政赤字规模较小,资金供给较充裕。
二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速,发展潜力和回旋余地大,国内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居民消费、生态环保等有巨大发展空间,扩大内需大有可为。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价格上涨压力明显减轻,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调整空间较大。
四是人力资源充裕,劳动力素质较高,技术进步加快,产业和产品竞争力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综合优势。
五是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趋势未变,国际分工格局调整和国际金融体系变革蕴藏着新的机遇。
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
变数中捕捉把握发展契机
今年,面对历史罕见的重大考验,中央审时度势、未雨绸缪,见事早、行动快,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政策重点。进入三季度,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之势,中央果断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迅速重拳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的10项举措,决定在四季度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和提前下达灾后恢复重建基金200亿元,到2010年底共投资4万亿元。这些政策措施对提振信心、迎难而上、稳定经济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变数中捕捉和把握发展契机,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利好因素,就一定能危中求机,化危为机,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让中国经济巨轮始终平稳较快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