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每个农民投入1元钱
建立农村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浙江在线03月10日讯
关注“三农”问题,聚焦农村信息化。作为一名通信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今年,浙江省电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建依然把目光重点聚焦在农村信息化上,经过大量调研和严密分析,他提出了一个“国家划拨9亿资金,启动农村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的宏大设想。
学学奥巴马
不只是投资基础建设
张新建认为,国家在“三农”问题上,主要是加强农村基层建设,确保农民增收,虽然对农村信息化也多有关注,但由于种种原因,信息化造福“三农”的作用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据统计,目前农村的电话通达率已经达到了99%以上,但村村通宽带、农民利用互联网来生产、生活、娱乐的比例并不高。农村互联网覆盖率只有城市的1/4,远远低于农业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目前有农业网站过万家,但这些网站普遍规模小、内容重复、页面陈旧、实用性低;农村信息员队伍缺乏,农业信息标准不统一,农业资源难以共享……
张新建代表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只是‘铁公鸡’(即铁路、公路、机场)等传统领域,信息化基础建设,特别是农村宽带网络基础建设也应该是重点之一。”
张新建举例说:“比如,宽带网建设列入了奥巴马的经济振兴计划中的五项内容之一——到2012年需要近1000亿美元的投资,实现全美宽带化以适应互联网业务发展需要。我研究了一些发达国家农业政策,发现许多发达国家,政府对农业的补贴等优惠政策,是主要通过支持农业信息化的办法让农业和农民受益。”
建设两体系
送宽带、送信息下乡
张新建的思路是,构建一个为“农民、农村、农业”提供政务、商务、服务三位一体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他的构想中,这个平台的服务内容主要分为两类体系。
首先是服务固守在黑土地上的农民,借鉴“阿里巴巴”模式,打造农业网上市场。
张新建讲了一个例子:宁波余姚梁弄镇生产野樱桃,樱桃的保鲜期只有六七天。原来,农民的销售模式是通过代理商赊销,定价的主动权在代理商手里。有了互联网以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农民们把樱桃信息挂到了网上。很多人通过互联网寻到这里,住宿、吃饭,旅游采摘,樱桃不但卖了个好价钱,还激活了当地的旅游业。
“因为互联网,农民运营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卖出去’变成‘请进来’,定价权从代理商手里转到农民手里,实现了多方的‘共赢’,这个案例折射出农村宽带化对农民的重要性。”
但与城镇相比,农村宽带化进程严重滞后。以浙江省为例,截至去年年底,农村宽带人口普及率只有9.4%。同样是去年年底,有大学生村官在桐乡调查显示,72.75%的农民表示将在今明两年购买电脑;43.02%的人表示主要用电脑来了解生产生活信息;33.22%的人表示主要用来方便子女学习;还有21.17%的人表示主要用电脑来娱乐消遣。
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增加电脑等四类产品进入家电下乡补贴,恰恰为互联网进入农村百姓家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为此,张新建建议:“将宽带入农户作为‘家电下乡’里面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采购目录,给予补贴,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电信运营企业,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提前导入并拉动需求,给农民兄弟带来福祉。”
投资9亿元
建设农村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另一类平台——农村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则服务于有2亿之多的农民工兄弟。
他们流动性非常强,对他们的管理与服务更加困难。同时,在农民工流动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劳动保障、医疗保障等信息难以延续,使得他们的权益也经常难以得到保障。
“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办法,是尽快建设农村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为农民建立电子化网络化的档案,使得全国均能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国家拿出9亿元战略资金,也就是平均为每个农民花1块钱,引导启动农村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工程。”
张新建提出设想:“农民工只需要带上一张卡片,甚至只需要提供一个号码,就能在全国各地的劳动力市场或劳务市场查询到自己的电子档案,用人单位也可以就此了解相关档案信息,便于双方更好地达成劳动关系,实现农民‘阳光就业’、‘阳光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