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认为,甲醛和二恶烷不排除是原料中带来的,若真是这样就暴露了包括强生、宝洁、高露洁等跨国品牌在原料采购、原料入厂把关方面的漏洞——
“强生风波”让中国消费者再度陷入“不安全”的恐慌中。卷入风波的强生、宝洁帮宝适、高露洁一再辩称,被检出的化学物质浓度低于有关法规的限量或安全值,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昨天,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也站出来安抚人心:禁用物质作为杂质带入化妆品时,在正常及合理的、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前提下,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然而,脆弱的中国消费者对此解释仍感到恐慌,呼吁国家权威部门对此事件作出解答。截止记者发稿时,省质监部门、国家质检总局均未对此事有回应。
-最新动态
质检总局否认介入调查
专家建议政府部门抽检强生在华产品
消费者的不知情造成了市场的恐慌,有消息称,网上七成网友已表示不相信强生的声明。在历经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质量安全事件之后,中国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已变得脆弱。而婴儿用品属于敏感产品,其质量安全性尤其受消费者关注。
有消息称国家质检局已介入调查强生事件,但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又否认已介入调查。消费者们表示,希望他们最值得信赖的政府部门对此事件作出指引,“这个时候最需要政府出来澄清事实,还原真相,给老百姓一个交代”。据悉,包括强生在内的部分企业,也正在与政府有关方面沟通,希望有官方声音正确指引消费市场。
记者昨天多次联系质监、卫生部门,截止记者发稿时,政府有关方面对此事件却尚未有回应。专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抽检强生公司在中国的产品,看看甲醛的含量是否超标,以消除市场恐慌情绪。
-专家质疑
原料采购有漏洞
甲醛、二恶烷不排除由原料带来
在企业或国家有关部门的日常抽检中,对上述两项有毒物质是能否有效监管和控制的呢?
强生表示,该公司本身日常都有检测产品里面是否含有这两个项目,甲醛和二恶烷是由产品成分所带来的副产品,是属于工艺流程的必要。
有专家对上述两样物质的存含量质疑。全国化妆品质量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齐昆鹏告诉记者,质检部门在产品抽查时不会抽查上述两个项目,尤其是二恶烷,它是属于禁止目录里的物质,“质检部门绝对不会抽检它,因为禁止目录里的物质有几百种,国家质检部门不可能每一个都抽查。”
强生说“甲醛和二恶烷是由产品成分所带来的副产品,是属于工艺流程的必要”,齐昆鹏认为这个理由有点牵强,“婴儿用品要求的纯度很高,作为一个大公司确实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这里也不排除是不纯的原料带来的禁用物质,但发生在一个大公司身上也不应该,他们可以要求原料商提供相应的原料纯度证明。”
有专家认为,甲醛和二恶烷不排除是原料中带来的,若真是这样就暴露了包括强生、宝洁、高露洁等跨国品牌在原料采购、原料入厂把关方面的漏洞。据业内人士介绍,原料把关不严是化妆品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生产企业在采购原料时往往由供应商自行出具合格证,并听信供应商单方的承诺,专家认为,大公司应该在采购原料上对供应商出台细则化的要求,比如要求对方提供哪些项目的检测报告,或请第三方抽检。据齐昆鹏称,据他所知,很多化妆品企业在原料入厂时并没有正规的检测、查验关。
据透露,为了规范行业、提高行业质量水平,全国化妆品质量工作委员会目前正在制定原料供应商备案计划,备案在册的原料供应商将接受严格的监督,该会将请第三方机构对被监督对象进行不定期的随机抽检,若在抽检中发现问题将及时向原料供应商、采购商发出预警、召回或相应的处理。该计划将于4月份启动。
化妆品工业协会释疑
有毒物质在标准范围内安全
最近在国内发生的强生风波,再度引爆中国消费者的“不安全感”。昨天,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站出来安抚民众,宣称“在化妆品成品符合《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化妆品的一般要求,即在正常及合理的、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前提下,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
据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解释,根据资料,二恶烷是一种在生产某些表面活性剂(如清洁剂、起泡剂、乳化剂)和某些溶剂原料的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微量残留物,原料生产商一直采取必要的措施将残留物的存在降到可能的最低程度。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所含的微量甲醛是安全的。该协会指出,产品中被释放出的甲醛的含量不应超过0.2%,同样,欧盟的化妆品指令也允许在不超过0.2%(以释放出的甲醛计)的前提下使用。
卫生部化妆品专家杜达安告诉记者,在2007年版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甲醛是限制使用的物质,即其含量不能超过一定标准;而对二恶烷则属于禁止使用物质,即禁止生产商在化妆品中添加该物质。同时他指出,“在禁用物质的问题上存在风险评估,也就是说生产商并没有添加该种禁用物质,但在某种环境或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这种物质,这就需要进行评估,必须也在安全范围内。”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产品中含有的甲醛主要是起到防腐剂的作用,在标准含量内操作并使用是安全的”。强生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该公司被检出的化学物质浓度低于有关法规的限量或安全值,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点击进入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