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信息报》2月13日刊登的一起社会新闻事件, 24岁的云南玉溪北城镇男子李乔明死在看守所,警方称其“躲猫猫”时撞墙。很快,躲猫猫火了起来。天涯网友很快就注册了“躲猫猫游”、“大家都来躲猫猫”“珍爱生命不躲猫猫”等ID。相关的帖子数呈几何倍数增长,“躲猫猫”已经成为一特定词组加以运用。QQ、MSN上的个性签名,各大网络论坛、新闻媒体报道,“躲猫猫”一词频频“亮相”。
一则新闻催生一簇新词
类似“躲猫猫”这样的词网络上还真不少。“俯卧撑”“打酱油”、“山寨”“雷人”“周老虎”“范跑跑”“猪坚强”“囧”“槑”“宅男宅女”“叉腰肌”等等数不胜数。网络上信息传播快捷、广泛、方便,网民自身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反应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而他们也乐于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对当前社会热点事件的见解。
“艳照门”事件后,“打酱油”一词被津津乐道,它表示不清楚某事、不想谈论某事,或者表示自己和某事无关时,均可以用“打酱油”代之。而艳照门当事人娱乐明星的一句“很傻很天真”的解释,让“很……很……”句型极为流行。贵州瓮安事件后“俯卧撑”一词成为了大家乐此不疲讨论的焦点,“俯卧撑”已经替代了“路过”“飘过”之类词语,并有中立、对某事不满却不愿意发表意见等一系列引申含义。
“成为热词的原因并不在于本身的语言变异,而是在于这些词的出处即社会热点事件被大众关注,从而导致了这些词汇的流行,因此这些网络热词可以看作是大众语言生活中出现的新典故。”媒体从业人员金波这样认为,包罗万象的网络世界给大众的语言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网络热词的特殊用法是网友从社会新闻报道中提炼而来。
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吴姗姗和记者说“使用网络流行词汇,并不是一时跟风的时髦之举,相反,这正代表了一种民众积极参与社会公众事件的态度。”
网络是一个变化快、信息广的平台,参与人群大部分是思维活跃的年轻人,每当在网上掀起一点浪花,就会把许多新词推上岸。都是通过某件看似无厘头的新闻事件,经由网民“再生产加工”从而富有了新的含义。
网络热词折射另类智慧
“网络热语流行的关键在于它们能快速而个性地表达自己在现实社会无法展现的一面。它符合网络空间的特性,同时也满足了网络交流的特点。”杭州师范大学校内网的BBS上网名为“涅磐”的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网民看来很经典的话语自然会被广泛而迅速地传播。这是网络空间里网民的一种认知心态,或者说是一种参与心理和猎奇心理。”
网友的发挥创造,或戏谑,或嘲讽,或张冠李戴,或借题发挥,或添油加醋,或过度阐释,或曲径通幽,表达中完成了自己的好恶与爱憎。
“囧”和“槑”是民间智慧代表网络热词。囧,本义是“光明”。在网络世界,由于“囧”字中的笔画“八”和“口”与人难过时的眉眼及嘴形相近,故被网友赋予了“郁闷、悲伤、无奈”等新含义,成为不折不扣的表情符号。“槑”古同“梅”,音、义皆同“梅”。它由两个“呆”字组成,在网络语言中,它表示“很呆”的意思。
家住杭州城西某小区的赵女士面对儿子的一句“妈妈你好雷人!”一连琢磨了几天也未果。儿子告诉她“雷就是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中看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会感觉不舒服。其中还以受惊吓得程度分轻伤,中伤,重伤。”
手持一款最新款手机的吴敏面对朋友的询问“你这手机是山寨版的吗?”一时语塞,随后开始为自己的落伍惶恐起来。她赶紧上网查,原来山寨就是盗版、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的意思。
“借助于互联网传播的优势,诸如躲猫猫此类的网络词汇就像一颗得到充足滋润的种子,迅速生根发芽,长出新苗,然后遍地开花。最后通过一些媒体的报道和评论,成为一棵茁壮的参天大树。”网友“六月的日子”在论坛上说。
从多元化意向的汇集地网络论坛,到网络媒体的互相转载再到传统媒体的借鉴报道,网络新鲜词得以“脱网”散布到现实社会层面。
能否“登堂入室”很难说
这些热词,代表着网络和现实生活开始连接的一个符号。诚如学者所言,网络语言本身已成为体现世情民心的一个维度和观测点。
网友“天天向上”对“躲猫猫”到底能“躲”多久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时间久了,这些网络热词自然而然就会淡出人们的视线。
对于这股已经蔓延到日常生活的网络语言热潮,专家们普遍认为,网络语言并不会改变已经成型的语言规则。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池昌海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词汇表达了一种人们的心理情感,现在网络速度快和覆盖面大,所以很多的网络热词可以迅速的流行起来,但是词汇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稳定性。”
复旦大学语言学教授游汝杰认为,网络热语虽然也属于社会语言的一种,具有社会语言的基本特征。然而,对这些特定词汇的流行不必过于担忧,因为语言本身有自然淘汰的规律,有些词语短时内会很热门,但不一定就能进入书面语言。
随着陕西华南虎事件的水落石出,有网友呼吁将“正龙拍虎”列入正式词典,“与刻舟求剑、叶公好龙、掩耳盗铃、郑人买履一样,成为笑柄。周正龙也将成为历史名人。”但权威的辞书编纂单位表示目前还不可能。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成语词典》责任编辑王玉介绍,“正龙拍虎”这样的网络造词,还没有可能成为成语,目前看来,只是一种网络上的戏谑。
参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的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室副研究员孟蓬生说,“收进词典里的新词是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积之后,看它是否被长期使用。有的词在一段时间内特别流行,过一阵子就没人再用了。”
点击进入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