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这么重要的会议至少要有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出席,结果没有一个省领导参加,而且除了教育部门的厅长、副厅长外,其他部门没有一位“一把手”到场。3月18日下午,出席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的一些广东高校的负责人对此提出质疑。(引自3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在我们国家,从下到上,会议的重要性与领导级别划等号,会议越重要,参加会议的领导级别就越高。往往与“一把手”参不参加会议论会议的重要性。所以,广东省高校毕业就业工作会议,连分管教育的副省长也没出席会议,遭到质疑。
就业工作,是今年“两会”的“一号议案”,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话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这么一个重要会议,连分管的副省长也没出席会议,所以人们的质疑也有其一定道理。但是开会是为了解决问题,领导参加不参加,与会议重要不重要本身也没有一定的必然联系。如果能够解决问题的重要会议,没有领导参加,并不能改变其会议的重要性。只能说明领导对此事的关心程度,这是心理上的不平衡,或者说是“有违惯例”的习惯性排斥。
为什么这样一次重要会议,没有一个省领导参加呢?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的“自我批评”很值得回味:“让省领导对大学就业问题判断乐观,责任在教育部门”。“目前,省领导对就业关注的重心还集中在农民工转岗和职工群体,而没有首先放在高校毕业生身上”。李小鲁并坦言:“广东高校长期以来的高就业率掩盖了矛盾和问题”。
李小鲁的大实话,揭开了省领导为何没有参加会议的“谜底”。原来是“广东省高校就业率高,就业形势一片大好”?所以让省领导有个过高的形势估计和一直持乐观的态度。然而严峻的就业形势掩盖着突出的矛盾。
据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数据表明,广东33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仍有30万没有找到工作。截至3月10日,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8.43%、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
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一直在被“高就业率”的表象所掩盖,作为广东省教育厅应该进行深刻反思。李小鲁说:“省领导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缺乏理性认识,而教育部门又拿不出科学数据来说明”,所以才使领导处在“比较乐观的估计中”。这些坦诚之言,既是自我反省,又是对领导的批评,省领导“缺乏理性认识”和“乐观的估计”,与现实上的严峻就业形势的自相矛盾,凸显的是广东教育部门抓就业的不足或“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误估计就业形势,才会导致“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较明显的就业焦虑心理”,教育部门才会发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关键冲刺时刻”的呼喊。
领导参加不参加会议本身并不重要,关键的问题是重要的会议上如何面对重要的问题。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的头等大事,必须引起教育部门、省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任何时候不能抱有盲目乐观态度,也来不得半点虚假,并切实采取实实在在的有效措施,才能化解“就业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