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3月24日电 (记者孙丽萍) 仅仅在两年前,中国电影人还有个难言的“耻辱”:一部影片完成拍摄,底片要拿到泰国去洗,后期拿到日本、澳大利亚制作,因为国内硬件和技术条件不够。而从2008年中影集团数字基地一期工程完成后,这个中国自己的高科技影视基地不仅承接了《赤壁》《非诚勿扰》后期制作,还吸引了大量海外公司慕名前来。这个变化,恰恰折射出了中国电影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实力之变。
近日,中影集团总裁韩三平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制作机构的“舵手”,他认为,华语电影要依靠三大策略做大做强,与好莱坞电影工业竞争。
中影集团参与投资、吴宇森导演的史诗巨片《赤壁》去年票房收入近6亿元人民币,为华语影片创造了辉煌。在韩三平看来,现在的华语电影要做大做强,首要之策,必须“四地合作”,包括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发挥多种文化资源优势,共同打造华语电影的超强实力,以利于和好莱坞对话。
此外,“电影是个综合性、高科技的文化产业,华语电影做大做强,绝不仅仅是靠几个导演拍几部好电影,而是要让整个电影产业的所有链条、环节都坚不可摧。”他介绍说,随着中影数字基地二期工程2010年竣工,我国将拥有具备国际一流技术水准的4万多平方米大型摄影棚区,其中还包括一个世界最大的5000平方米的超大摄影棚。未来中影数字基地将具备年生产80部电影故事片、200部电视电影的制作能力,令华语电影如虎添翼。
最为重要的是,华语电影这个未来的“巨人”,要始终牢牢立足于本土市场。韩三平乐观地算了一笔账:近年来,华语影片的投入和产出规模不断增长。冯小刚的贺岁喜剧《非诚勿扰》在本土市场票房就达3亿多元,片商净赚1亿多元,而在海外市场发行还将得到更大的收益。
“现在华语影片的投入还不够大,试想,如果未来用五六千万美元来拍一部中国电影,在本土市场又可以收回成本,那么它的制作会更精良,传播效应更好,在全球市场无疑会更有竞争力。”
对于中国电影正在进入一个赚钱的黄金时期,韩三平毫不怀疑,并且显得迫不及待。不过,他认为,传递文化价值才是中国电影工业的最高使命。“我一直相信,中国的电影人要有民族情怀、国家情怀,哪怕偏执一点,都要牢牢树立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