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一场50年一遇的大暴雨狂袭广州,市区出现了54个浸水点,较严重的浸水点水深达1米多。在沙河大街、泰沙路等服装、布匹批发市场几十个档口被水淹。中山大道、广州大道等主干道均出现了堵车。有市民在广州火车东站打车,2个小时没看到一辆空车。(3月29日《广州日报》报道)
在暴雨来袭过程中,广州市三防部门和广州市园林局的反应还是相当迅速的,但仓促采取的排涝措施很难迅速奏效。城市若想处灾不乱,还需设立详尽的暴雨乃至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才行。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影响的加剧,这些年各地极端天气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如2007年夏天发生在济南的特大暴雨,2008年初发生在南方多省的严重冰雪灾害,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这些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到来之时,一向养尊处优的城市往往最缺乏抗灾能力,一旦某个系统在灾害的重创下遭到损坏或者运转失灵,城市就有可能陷入混乱,甚至会发生一些次生灾害,加重城市的损失。
广州28日发生的这场50年一遇的大暴雨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大自然威力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城市的脆弱。
有鉴于此,城市理应设立恶劣天气应急预案,譬如龙卷风、台风、冰冻雪灾、暴雨等恶劣天气,都应该有详细的应急预案。政府要组织专业的应急救灾队伍,并在平时就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不仅如此,政府更应该对城市的各种防灾设施进行常规检查和维修,并对容易发生灾害的地点进行重点盯防。救灾队伍要与气象部门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提前做好救灾准备。只有真正做到了未雨绸缪,才会大大提高城市的应急抗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在灾害天气来袭时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