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到。细雨纷飞的四月,长沙市民告别烧纸钱、放鞭炮、送“别墅”等传统祭祀方式,用“诗歌祭奠”、“网上祭奠”、“社区公祭”等新方式祭祀先人、英烈,让“无烟清明”成为今年长沙清明节一道独具文化味的风景。
失地农民亮样板
长沙市天心区青园街道原本居住着大批靠种植、养殖为生的农民,城市改扩建后,他们随之成为了城市新市民。作为失地农民,他们在融入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学会了用更为现代和时尚的方式表达对已故亲友的怀念之情。
“我们倡议,积极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倡导通过植树、种草、献花和诗赋、祭文、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环保的祭扫形式来寄托哀思……”在“长沙新市民清明文化论坛”上,失地农民张飞虎代表新市民发起倡议。他说,过去思想保守,认为必须烧纸钱香烛才算祭拜,现在大家都提倡节俭、环保,我们也不能落后。
网上祭奠穿越时空
轻点鼠标就可以给先烈英模鞠躬、献花,这样的方式让青园小学五年级的欧阳乐心倍感新鲜。“仿真的画面让我真的感觉走进了陵园给革命先烈祭奠。”欧阳乐心同时在网上留下自己的祝福:“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青园小学的张思宇更是别出心裁地自行创作了一幅电子祭祀诗画,通过Email传到革命烈士陵园,由陵园工作人员及时送给逝去的先烈。
许多远离家乡的市民同样选择了网上祭奠寄托哀思。他们认为,祭奠逝者最重要的是表达思念,网络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对传统祭祀的形式形成一种补缺,也是传统祭祀的一种延伸。
诗歌祭祀替旧习
清明前夕,《囚歌》、《我的自白书》、《我们也要当英雄》等一首首振奋人心的诗歌在长沙各烈士陵园里再次响荡。诗歌,成为现代人寄托哀思、缅怀先烈的新“祭品”。
与鞭炮、纸钱、蜡烛旧三样祭品不同,诗歌祭祀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在传承中华文化。临近清明,在潇湘陵园的“草坪葬”区,不少前来扫墓老者挂上清明球、虔诚三鞠躬后,便拿出自写的悼念诗歌吟诵起来。年过古稀的张大爷说:“清明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现在既然保留了下来,就应该更多地从文化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