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医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医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新医改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出发,结合我国国情,确定了近期五项重点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对于维护13亿人的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基本医疗保障
让病者有其医
“实现医保全覆盖,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构建全民福利的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保政策通常是“单位人”优先享受各种福利,没有正式工作者往往被排斥在制度安排之外。新医改方案的制度设计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运用社会保险的运行模式,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彰显了社会公平。他说,未来医保发展的第一步是提高覆盖面;第二步是提高保障水平,扩大受益程度;第三步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三个制度最终并轨,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教授郑秉文认为:“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城市居民医疗保险三个基本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构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新医改实施方案提出,完善面向困难群体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建立多元筹资机制,使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基本药物制度
不用贵药治好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许嘉齐说,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就是用制度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合理。基本药物并非廉价低质药,是指那些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数量和适宜剂型、价格是个人能够承受得起、群众公平享有的药品。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可以使药品价格下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杜冠华研究员说,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的范围,而非基本药物仅有部分纳入。使用基本药物不但本身价格低廉,而且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
杜冠华说:“基本药物是优选出来安全有效、评价最好的药品”,许嘉齐介绍,基本药物是由国家组织相关专业机构与专家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根据循证医学证据、药物经济学的评价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安全性信息,从众多药品中优选出同类药物中安全有效且效益/风险和效果/成本综合评价最好的药物。“基本药物的生产还将严格实施药品生产质量规范,药物不良反应小,质量稳定。”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研究部主任吴永佩谈到,自2009年起,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类型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按规定首先选择使用。同时,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患者凭处方可以到零售药店购买。
基层卫生服务
群众看病更方便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我国医疗体制的薄弱环节。因此,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成为此次医改的重点之一。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李长明表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方面都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条件、设施、人员均不能很好满足群众的需要。此次新医改将明显改善这一状况,基层群众将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禄生谈到,解决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落后问题,首先要从改善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着手,同时采取加强卫生队伍培训和加强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等综合措施。
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是农村卫生服务改革的难点之一。王禄生指出,一方面要根据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出台农村卫生人力建设规划和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培养适合农村地区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地区,除了应以不低于当地农村公务员或教师平均收入水平来保证基层卫生人员的收入外,还应逐步解决乡村卫生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存状况,李长明说:“新医改方案中提出对基层卫生服务这个薄弱环节进行改革,加大投入力度,培训基层全科医生,实行社区首诊制等,届时基层卫生服务将比现在有明显改善,社区医院将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
人人参与,人人享有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黄建始认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由公共卫生具备公有、公用和公益的性质决定的。公共卫生必须政府买单,为全民服务,以公众健康为目的。
公共卫生均等化,有利于提高公众的健康素质。政府投入是公共卫生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没有足够的公共财政投入,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公共卫生的基本任务。因此,必须加大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以农村为重点,逐步缩小城乡卫生服务的差距,保证我国城乡居民都能够公平地享受到合理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
黄建始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含义是人人参与、人人享有。人的一生在不同的年龄段面临不同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公共卫生问题,这就需要强化政府责任,让公共卫生惠及所有公民。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卫平认为,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两个关键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要着重抓好几个环节:第一,合理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规模,落实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第二,改革管理体制。探索在大部门体制下,建立权威、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第三,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全面落实政府投入政策,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扭转趋利行为。第四,改革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北京同仁医院院长韩德民认为,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是实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物质基础。国家财政首先要承担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费用、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补助公立医院的重点学科建设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支出。其次,要根本扭转“以药补医”的机制,就要落实医改提出的增设药事服务费、适当调整部分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财政投入和改革社会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等多种措施,使医疗服务能够得到合理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