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日前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
经费困难、大病和重病报销额度有限、民办校学生无法享受同等待遇,是现有大学生公费医疗的不足,新医改方案将所有公办、民办高校学生纳入医保范围之后,学校的经费负担能不能减轻?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能不能提高?看病费用会不会增加?
春天的长春,处处生机盎然。
然而,在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的病床上,正是春天般年华的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大三学生刘方辉,在接受白血病的第三期化疗。
4月6日,首都北京,关涉民生与公共利益的医改方案正式发布。
正与病魔搏斗的刘方辉或许还不知道,从今年起,他,以及2150万名在校大学生将全部被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范围。这意味着今后大学生将自己缴费看病,不再享受公费医疗的“福利”,也意味着大学生不再是被医保“遗忘的角落”。
公费医疗经费有限,大病主要靠捐助
一个重病学生的医疗费用相当于全系所有学生医疗经费的现象经常会出现,大学生享受的是低水平的基本公费医疗服务。
2008年12月,刘方辉身体出现不适,经检查后被确诊为白血病M3型。医生初步估计两至三年才能治愈,最低治疗费用在15万元到20万元之间。
刘方辉的家在陕西农村,全家以务农为生,父母身体不好,妹妹在外地打工,高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个贫困家庭无法承受。
幸运的是,吉林大学对刘方辉的病情十分重视。吉大交通学院党政联席会决定资助刘方辉医疗费3000元,同时迅速开展募捐活动,师生纷纷伸出援手,累计捐款近9万元,再加上学校补助的5000元,以及发放的5000元社会奖学金,解决了刘方辉的燃眉之急。
作为在校大学生,按照国家规定,刘方辉可以享受公费医疗保障,但按照吉林大学规定的“学生大病每年3万元报销封顶”制,他的巨额医疗费用大部分需自己解决。
吉大医务处处长高占东告诉记者,学校实行学生大病“封顶”制度也是迫不得已。根据1998年出台的在校大学生公费医疗核定标准,每年每名学生补助60元,但随着学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经费总额并未相应扩大。据了解,吉林大学一年的学生医疗经费只有300万元左右。
“一个患重病的学生可能就会花去全系学生的医疗经费,因此,对于患大病、重病的学生,学校目前采取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的方式帮助患病学生,如学校按比例报销一部分,工会、学生处予以一定补助,师生捐款,鼓励学生参加商业保险,此外家庭也筹集一部分医疗费用。”高占东说。
在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商学院,即将毕业的学生石鑫患上了横结肠癌。前期手术费已花了6万多元,后期的12期化疗每期都得近3万元。
虽然石鑫办理了保险理赔。但学生的保险理赔最高赔偿金额仅6万元,在每一期化疗结束后凭一系列证明才能付给。相比所需费用,这些钱远远不够。据了解,仅在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近5年来,该校因遭遇重大突发疾病需要进行募捐救助的学生就有十多名。
按照高校公费医疗制度的规定,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作为独立学院,学生不能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因此,学校只能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下,为学生办理商业医疗保险。从救助的角度讲,组织师生校内外募捐是主要手段。
目前湖北省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的在校生有23.5万人,占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0.2%,这部分学生只能依靠每年入学时购买的商业保险作为主要医疗保障手段。
“现在大学生享受的是低水平的基本公费医疗服务。”北京市某高校校医院院长告诉记者,虽然公费报销比例不低,但是公费医疗的药品目录往往受限制,目录以外的药品得大学生自付。如果学生不是在学校医院或者指定医院看病、住院,一分钱都不能报销。同时,学生如遇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除了学校救助外,多依靠家长筹资自救、社会募捐等方式解决,公费医疗政策难以给大学生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也正是因此,高校中才会频繁出现学生患重病、同学排队捐款救助的现象。
此外,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家给部委所属院校每个学生每年拨款60元作为医疗费用,省属院校学生40元。在具体操作上,不同高校采取了不同方式。个别高校为了不再承担学生医疗保障的“负担”,甚至将国家拨发的医疗费用直接发给学生。
然而,此次医改新政策出台后,大学生医疗保障“靠政府,经费太少;靠学校,不堪重负;靠募捐,杯水车薪;靠商业保险,屡遭质疑;靠社保,似乎太过遥远”的现状,将得到明显改善。
学校经费压力小了,参保学生覆盖面大了
改变了以往只有公办高校学生才享受公费医疗的现状,只要是在同一地区,所有学生都可以享受政府同样的财政补贴和同等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作为高校医疗保障的主体,在校大学生对医保制度改革又有什么样的期盼?
2008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曾对北京11所高校的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新医保制度的主要责任主体,58.4%的学生认为应当是政府,37.9%的学生认为应当是学校。在问及新制度的缴费方式时,有52.01%的人选择了由政府、学校和个人三方共同缴费,远远高于其他单项的比例。而从个人缴费接受程度上看,有65.99%的人选择了10%及以下。此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互助金、医疗救济都是大学生普遍认为新制度应当包含的内容。
此次新医改方案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虽然意味着今后大学生得自己缴费,不再享受公费医疗的优待,但从整体上讲,特别是从长效机制来看,学校和学生共投医疗保险,缓解了学校的压力,学生得了大病也有条件放心治疗。因此,大学生从医保中得到的保障程度将远远大于表面上的公费医疗,这也正是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最令人期待的地方。
然而,大学生如何加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其参保范围、缴费标准、保障方式有哪些呢?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规定,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大学生范围包括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科研院所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后,不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不论是部属高校,还是地方高校,只要是在同一地区,学生都可以享受政府同样的财政补贴和同等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这就改变了以往只有公办高校学生才享受公费医疗的现状,也改变了不同学校之间学生医疗待遇差别较大的现状,这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需要。
同时,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标准和政府补助标准,按照当地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应标准执行。财政补助的具体办法是:大学生参保所需政府补助资金,按照高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责安排。中央财政对地方所属高校学生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办法给予补助。
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综合处相关负责人匡绍华表示,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大学生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按照属地原则通过参加学校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解决,大学生按照当地规定缴费并享受相应待遇。
以吉林大学所在的长春市为例,根据该市出台的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中小学生、少年儿童和不满18周岁的非在校城镇居民,个人缴纳标准为35元,其余80元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那么参照此标准,吉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标准也为35元。
学生个人负担35元的缴费标准高不高?吉大学工部的刘桂清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吉大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愿参加了商业保险,每年保费50元左右,主要用来分担公费医疗不予报销的费用。相对来看,参加居民医保每年35元的缴费标准不算高。
大病有了保障,感冒咳嗽也要看得起
学生群体没有雇主、也没有工资,在制定医保基金支付医疗费用起付线时,“门槛”应适当降低。
在得知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即将取消的消息后,一些学生流露出了担心:“以前在校医院买点药,看一般的病只要负担费用的1/10就可以,现在取消了,看病买药又挺贵的。”
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后,门诊大病和住院治疗有了“大病统筹”保障,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平常要面对的主要是咳嗽、感冒、肠胃系统疾病等常见病,看这一类病时他们的费用支出会不会增加?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大学生日常医疗所需资金,继续按照高等学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予以补助。
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医改方案实施后,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民众看病自付比例会降低,药价会大幅下降。常见病的一些首选药物,将得到高质量、足够数量的保障,同时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在内的很多重大疾病的药物也将被列入新的基本药物目录。这些举措都将为大学生就医带来极大实惠。
“大学生年纪轻、身体好,患大病的比例相对较低。因此在新医改实施中,要让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也能看得起常见小病。”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仇雨临建议,各地在制定当地细则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群体本人没有雇主、也没有工资收入的特殊性,在制定医保基金支付医疗费用起付线时,对学生的“门槛”应适当降低,使学生在门诊小病的治疗中也能减少费用。
针对目前高校存在15%至2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象,政府如何解决这些贫困学生投保所需的资金?
仇雨临建议,对于贫困生,国家可以建立“困难大学生医疗救助基金”,帮助他们缴纳医疗保险费和补偿医疗保险开支中要由个人负担的部分。医疗救助基金制度可由民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及高校等相关组织牵头建立,由国家财政、教育基金、福利基金、社会募捐等构成其基金来源,主要面对贫困生和医疗费用支出过高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