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四川省人民政府召开地震一周年重建情况说明会,通报与汶川特大地震有关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遇难学生人数、灾区校舍建筑质量等等。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汶川地震发生都快整整一年了,现在才披露九大问题的相关信息,在时间上是否晚了一点?其实不然。谁都明白,汶川特大地震事关重大,引起全国人民甚至全球友人的关注,其相关信息迟早都会向社会公布。但选择在什么时机发布,不仅要考虑到尊重科学,还要考虑到包括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只有在适宜的时机发布,才是最人道、最科学的举措。
首先,地震相关信息的调查不可能一蹴而就。地震甫一发生,救死扶伤、安置灾民才是头等大事,相关统计工作虽说也是救援工作的一部分基础工作,但没有人否认毕竟还是应该把救援排在第一位。再说了,地震刚刚发生时,因为灾区现场的复杂地势、复杂情况,救援只能在艰难中进行,统计也一样变得艰难阻滞,很多学生还埋在废墟底下,有的可能又被转移到安全地点了,因此统计工作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灾区政府要尊重科学,获得准确可靠的遇难学生人数,就必须假以时日,才能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
再次,统计数字必须反复核实。数字容不得泡沫,容不得造假,这是全国及国际救援者的希望,也是四川各级政府的工作伦理。可以想象,为了把统计数字统计全面、统计准确,负责统计的工作人员,必须各方反复核实资料,甚至还要亲自跑到废墟查看,亲自寻找当事人、目击者、学校负责人了解、调查,这些工作琐碎而细密,一个数字出错就会总数出错,因此,他们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也一定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不得不提的是,地震相关问题的信息发布,还应该考虑到灾区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灾区校舍的建筑质量问题。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既能够保持独立性又有相当权威性的调查组来作出科学鉴定,其次在结果的发布上还有个时宜性问题,而不是发布得越快越好。在救灾为第一要务的紧急关头,应该最大限度凝聚群众救灾信心、决心与力量,而与之相悖的事则应谨慎以行,如果确实发现有少数校舍建筑质量不过关等可能引起群众情绪的问题,就应该待灾区情况趋于稳定后,寻找最恰当的时机告知群众。换句话说,满足群众知情权是必须的,但在特殊情况下,应该寻找到最适当的时机。
既让群众知情,又不影响抗震救灾,这才是最人道、最合乎科学、最维护群众利益的信息发布机制。这样的做法用心良苦,也借得其他地方以及今后借鉴。(邓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