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严峻:饶漱石、陈毅急报中央】
从杨树浦发电厂提供的厂房破坏示意图看,10枚炸弹准确地命中锅炉和发电机等重要设施,说明国民党飞机投弹很从容,并未受到地面防空火力的阻击。上海解放后,担任城市警备任务的是三野的33军,要承担市区500多个地点的警戒,力量明显不足。上海防空治安委员会为了侦察和掌握国民党飞机的动向,从国民党遗留的十几部破旧雷达中修理了两部, 架设在提篮桥的一幢楼上,负责对空警戒。但是警备部队当时没有一门高射炮,只有3个高射机枪连,配置在市区中心的高楼上,负责上海党政机关驻地的对空警戒。江南造船所和杨树浦发电厂、自来水厂等重点企业,集中轻、重机枪在厂房顶上警戒。解放军没有防空作战的经-验,当国民党飞机到来时,战士们用眼睛寻找目标,然后对空中射击,机枪的射程仅为1000多米,对飞机基本没有威胁。
上海防空最大的问题是雷达发现不了飞机,主要原-因是接收的人员技术水平低,修不好雷达的故障。“二六大轰炸”后,经陈毅批准,防空委员会从上海交通大学借来21人帮助工作。这些学生来自电机系,虽然学过无线电理论,但都没接触过雷达。开始工作并不顺利,国民党飞机来袭,地面观察哨用眼睛都看到了,但雷达仍未发现。大家都很着急,把上海市无线电技术水平最高的国际电台总工程师钱尚平先生请来帮助调试,钱总准确判断出问题。经过调试,雷达在3月20日第一次发现了飞机。华东局、上海市委与交大联系,动员这批学生参军。他们后来成为解放军防空部队雷达技术的骨干。
2月21日中午, 国民党9架飞机分批进入上海市区,轮番轰炸闸北水电公司,投弹12枚,造成发电设备严重损坏。由于轰炸及封锁的持续影响,1950年上半年的上海处境极为艰难。工厂停工达1454家,占10%以上。商店歇业的达6000多家,占6%左右。因为停电,上海的多数纺织厂无法开工,市场物价再次波动。严峻的形势使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和上海市长陈毅感到压力极大,心情沉重。那些天华东局连续召集会议,商量市民疏散和工厂迁移的问题。但是要将造船、电力、钢铁等大企业迁往内地,谈何容易。饶漱石将情况报告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刘又转报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
【紧急驰援:苏联空军秘密抵沪】
得知上海连续遭到轰炸的消息,毛泽东也十分焦急。中苏谈判到了关键时刻,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字。第一条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这一条是中国方面提出的建议,确立了中苏两国军事联盟的基础。条约签订前,毛泽东收到刘少奇的电报。中国领导人紧急约见苏联领导人,请求苏联出动空军协-助上海防空。苏联方面答应了中国的请求。17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保卫上海, 已筹有妥善可靠办法, 不日即可实施。上海工厂不要勉强疏散, 尽可能维持下去。但对上述防空办法, 务须保持秘密, 以期一举歼敌。我们今夜动身回国。”
毛泽东所说的“妥善可靠办法”,是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苏联派出一支防空混合集团军来上海协-助防空。2月12日傍晚,莫斯科防空军区司令莫斯卡连科上将紧急召集军区参谋长巴基斯基中将交代任务。赴上海的苏军防空集群由最精锐的莫斯科防空部队组成,巴基斯基出任司令。2月16日早晨,在莫斯科中央机场,巴基斯基与各部队指挥员登上飞机。沿莫斯科—喀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赤塔—哈尔滨—北京的路线飞往中国。
得知苏联防空部队即将来沪的消息,上海党政军负责人极其振奋。上海警备司令部命令97、99和100师官兵,并动员上万民工,连夜突击扩建江-湾、大场、龙华3个飞机场。3月1日,华东军区决定组建上海防空司令部,配合苏军为其提供一切保障,由郭化若任司令员。上海军民昼夜在机场施工,国民党方面似乎感觉到了什么。3月14日,国民党舟山基地轰炸机18架、战斗机8架分批对修复的龙华机场进行轰炸,投弹194枚,将机场跑道炸了许多大坑。这是国民党空军最后的疯狂了,上海军民共同努力,终于在苏联防空集团军到达之前,将三个机场全部抢修完毕。
为给来沪的苏军部队创造良好的作战、生活条件,上海有关部门组织了好几个班子做准备工作。接待办事处设在虹桥,负责苏军的物资供应。市电讯局架通了所需要的电话线路。在上海南汇县、苏北的启东县、苏州市、浙江-的海盐县建设雷达阵地。3月中旬, 苏军雷达部队先期到达上海。苏军带来10部警戒兼引导雷达,20余部500瓦发报机,数十部收报机,20余部汽油发电车,还有一套收集处理、报知雷达情报的设备。苏军雷达技术人员到达阵地后,当天即架起雷达、电台,开始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到3月10日前后,以上海为中心,由5个雷达站组成的地区性雷达情报系统已经-形成。距上海250公里的高空飞机、150公里的中空飞机都可以及时发现、连续跟踪了。
2月19日,巴基斯基等将领抵达上海,与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会晤。陈毅着重介绍华东军区保卫上海的兵力和装备,上海这座城市有哪些特点,最需要保护的重要工业区和运输枢纽的分布情况,使苏军指挥员尽快熟悉和掌握情况。
25日起,苏联防空部队混合集团军各个梯队3500余人陆续抵达上海。马卡罗夫上校的歼击机团有45架拉-–11歼击机,他们从大连机场起飞,飞越渤海湾,经-青岛抵达徐州,在短暂停留后到达上海。谢苗诺夫上校指挥一个有30架图–2和30架伊尔–10的混成轰炸机团,也沿上述飞行路线到达上海。与此同时,帕什科夫上校的米格–15飞行团也从莫斯科经-铁路抵达徐州。当时苏联空军刚刚开始配备喷气机,帕什科夫团是苏联首个投入实战的部队。
根据中苏双方的协-议,巴基斯基部队负责担任长江-南岸到杭州湾北岸,以上海虹桥机场为中心、150公里半径(但向东不得超出海岸线)以内地区的防空任务。苏军部队有两个歼击机团(一个米格–15团,一个拉-–11团 )、一个混合轰炸冲击机团共99架飞机,先后进驻虹桥、江-湾、大场机场。一个探照灯团分别部署在上海市区、市郊和浦东。一个雷达营分别部署在上海市及其外围南汇、苏州、海盐、启东、镇海各点。为了严格保密和维护苏军的安全,虹桥、江湾、大场机场由上海警备司令部派97师290团、99师297团和100师300团分别担任警戒,分散各地的探照灯、雷达部队驻地也都派出部队警戒。
米格–15歼击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亚音速飞机,1948年底才交付苏联空军使用。巴基斯基部队来上海的一个飞行团拥有米格–15歼击机38架,飞行员多数有参加二战的作战经验。而国民党空军当时最好的战斗机是美制P–51歼击机。苏联喷气式战斗机在高空、高速性能等方面比国民党空军的飞机优越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