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总额40亿元的2009年河北省政府债券在上交所上市交易。截至当日收盘,该债券全天没有成交。同期上市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债券和陕西省政府债券,也未能逃脱零成交的怪圈。地方债面临着一级市场热情衰退、二级市场交易清淡的尴尬。(5月18日《人民日报》)
原本以为地方债的发行能够红红火火,但是,证券市场上的“零成交”犹如一记闷棍,狠狠打在了地方政府与代理商身上。虽然不能因此得出地方债没有前途的结论,但面对如此场面,不能不令我们对地方债的前景产生担忧。如果继续保持冷冷清清的局面,地方债难保不会半途而废。
那么,被寄予厚望的地方债为何会遇冷?又该如何增强吸引力呢?
首先,收益率太低。目前,多数地方债的收益率都低于银行同期同档利率,如果地方债不能通过证券市场交易增值,对广大投资者来说,还不如把钱直接存在银行。所以,提高地方债吸引力必须在收益率上做些文章。
其次,流动性不够。流动性不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地方债发行规模小、过于分散。首期发行的地方债被分配到了全国各个地区,最多也就百亿元左右,少则只有几十亿元,规模小且分散的地方债难以形成流动性。必须改变目前“普惠制”的发行办法,让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扩大发行规模,以增强地方债的流动性。
在我国,地方债发行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加之目前可以投资的金融产品很多,投资者从认识到接受再到喜爱,还需要一个过程,发行遇冷可以理解。但是,地方债自身存在的缺陷也应当加以解决,否则,很难使其赢得投资者的喜爱,地方债发行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