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漯河驻京联络处花数十万元购买777瓶假茅台酒,山东潍坊市裁撤驻京办,近期发生的这两件事使得驻京办被推上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驻京办究竟用纳税人的钱“办”了什么,存在哪些具有普遍性的腐败和违规行为,对驻京办应该如何管理和监督?半月谈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驻京办“办什么”
漫步北京街头,不经意之间就会遇到以各省名字命名的大厦、饭店,而拐进某个胡同、小区,会突然发现隐匿着的一个地方政府联络处,究竟有多少这样的驻京机构?谁在进行管理?他们在做什么?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说,驻京办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体制、制度背景。最初的驻京办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后来因为我国财政体制等原因,各部委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和审批上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一些地方政府为寻求更多的资源而设立驻京联络机构。截至2007年,北京已有52家副省级以上单位驻京办、约520家市级单位驻京办、5000余家县级单位驻京办,加上各级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的联络处,各种驻京机构超过1万家。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驻京办管理司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管局负责管理和协调52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市政府、大型国企的驻京办,目前副省级以上机构的驻京办管理、审计和监督都是较为规范和严格的,每年有一次年审。而市区县一级的驻京办则在北京市发改委登记备案;企业驻京办在北京市工商部门登记备案。
沿海某省驻京办副主任说,政府驻京办的职责是沟通中央与地方的信息、招商引资、接待地方来京人员、协助劝返上访群众、组织来京务工者等。“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与国家各部委、外国驻华使馆、商社的联系和信息网络,争取拨款、项目、优惠政策、投资等。接待任务也很重。为地方领导服务是‘最重要的职能’,地方领导需要的就是驻京办必须做好的,甚至地方领导的亲戚朋友来北京,都要全程接待,不敢有一丝马虎。”
半月谈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许多驻京办在“做生意”,最主要的是开宾馆酒店,一般省一级政府驻京办都有自己的独立大楼,除了办公之外,就是开设宾馆饭店,市县驻京办也建设有自己的小酒店或“内部宾馆”。在北京万丰路道乐蒙恩商务街,有9家驻京办入住此地,有的驻京办直接购买整栋楼,这片建筑目前被老百姓戏称为“九省市驻京大厦”,而这些驻京办不约而同挂出了宾馆和餐厅的招牌。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竹立家指出,一些驻京办在跑项目审批、寻求中央专项专门经费支持的过程中,功能逐渐异化,从而产生一系列违规问题。
驻京办“很难办”
驻京办存在的腐败和违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声讨。
2006年中纪委第六次全会的工作报告中,就3次提到了驻京办的腐败和治理问题,并将调查整顿各地驻京机构列为当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此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北京市发改委等部门对驻京办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对52家副省级以上政府办事处和大型国企驻京办事处的整顿与改革思路。
近几年的全国两会,每年都有代表委员建议改革甚至撤销驻京办。然而,针对驻京办的具体整顿与改革方案迟迟没有出台。“整顿裁撤驻京办,至今也没有具体方案出台,没听说具体要撤并哪些驻京办。”湖北某市驻京办主任说:“一般地、市、县级驻京办,由北京市发改委备案,只要递个申请,租个办公室就可以了,每年到北京市发改委换发一下机构代码证。一些驻京办在私下运作,隐蔽性更强,有的更名为会馆、同乡会,有的悄悄摘掉了牌子,以饭店、宾馆作掩护。”
驻京办的改革与整顿究竟难在哪里呢?
一是资金监管难。竹立家说,一般地方政府给驻京办的资金大部分只能是人头费,为了弥补资金不足,一些驻京办还置办了很多产业,包括酒楼、宾馆、房产、公司等,这些资产的收支多是“体外循环”,成为监管的灰色地带。
二是行政管理难。一位西部地级市的驻京办主任告诉记者,驻京办现行管理体制造成监督的缺位,北京市发改委只是对各市县驻京办登记备案,很难真正监管到位;而这些驻京办远离市县政府,地方政府也无法进行实时监督。
三是打破现有利益格局难。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行政法学者李昕认为,驻京办对整顿的抵触情绪比较大,普遍认为中央政府的资源配置权力过大,一些地方政府和领导才不得不设立驻京办。
为官办还是为民办
半月谈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对驻京办持大致相同的观点:“驻京办无存在的必要”似乎言之过早,目前急需要做的是将其“显性化”,对其进行规范、改革和整顿,促进其职能转变,由“为官办”转为“为民办”。
“从我国现行管理体制来看,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确实需要一个信息沟通机构,其服务地方来京人员的某些职能也是需要的,驻京办存在的各类问题,要靠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来解决。”竹立家说。
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张森建议,可以分步骤、分区域裁撤驻京办,目前副省级以上单位的驻京办可暂时保留,下面的可以逐步裁撤,市县需要办理的事情可以通过省驻京办代办。而比较理想的办法是成立类似于商会、联谊会等的非政府组织来代替驻京办。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教授说,驻京办目前没有列入政府的正式序列当中,都是隐性化机构,导致运行不规范,资金使用上的透明度比较低。改革的关键在于规范化,变潜规则为显规则。管理上要“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一名曾参与国管局调研和座谈的省驻京办主任说,驻京办是行政机构,就应该只保留行政功能,至于经营、招商引资、代企业采购融资等,严格来说都应该禁止。
竹立家认为,按照党政部门不能直接办企业的相关规定,应该坚决将地方政府驻京办的经营性项目“脱钩”,将国有经营性项目交由企业管理,企业则纳入地方国资委监管的范围,资金管理应实现收支两条线。
李成言说,驻京办应变服务官员为服务百姓、承担一些社会公共责任,如为农民工讨薪、培训,为大学生找工作,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维护首都稳定和社会和谐。记者对驻京办调查时,就发现有的驻京办成了劳务中介,为家乡农民工的就业和解决劳资纠纷作贡献。
“当然,驻京办要彻底消亡,最终还要靠约束中央部委的权力,推进行政透明化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少了,政府行政透明了,各地设立驻京办的利益驱动力自然就弱化了。”竹立家说。(记者李舒)
- 网络调查扳不倒驻京办
- 专家议驻京办"存与废"称缺乏监督
- 变味的驻京办应退出历史舞台? 避免腐化是要害